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思想及艺术特征。大江的作品紧紧抓住人类关注的共同问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优惠意识。作品中还表达了作家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见解。在选材上大江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了边缘文化和城中文化的接合点上。在创作方法上大江创造了区别于日本“私小说”的“幻想式的自传”小说。作品中还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总之,大江以其独特的创作,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金字塔,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相同·契合·延伸——大江健三郎的创作与“私小说”之比较张莉日本大政时期,一种在自然主义文学的土壤中萌芽,依据个人的琐细生活为素材,以吐露自我心绪为主的“自我小说”,在日本广为流行,这就是所谓的“私小说”。“私小说”将作者个体通过作品“自白于世”,其宗...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和事实性出发,重点探讨私小说的虚构性问题。私小说中的虚构性表现为作家对自己身边事实材料所进行的歪曲和艺术加工,也表现为作家现实处理和艺术处理的矛盾。读者应把私小说中的虚构看成一种艺术技巧,把私小说当作一种普通的小说作品而不是作家的自传来阅读。  相似文献   

4.
乾嘉时期的白话长篇小说,大量出现“自寓”情况并生成了“自传性”现象。《绿野仙踪》《镜花缘》等小说接续明末清初小说的写作方式,更丰富地影写作者的性格、思想、心态、志趣诸方面。《野叟曝言》则在自寓与幻想中逐渐加入个人及家族的实事。《儒林外史》《红楼梦》可看作具有自传性的小说,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地将现实场域移入小说,涉“自传性”的内容在小说人物塑造与情节演进中占有重要地位。读者需在分辨“真事隐”和“假语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小说的意味。白话小说从影写抽象的真实变为影写场域的真实,作者亦在此进程中完成了具有“史”性的自我保存。小说作者的“隐”与读者的“索隐”,与乾嘉时期文学思想大背景是相因应的,也给后世文学批评带来了颇多影响。在厘清小说“自传性”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围绕小说及作者的“场域”,决定了小说的性质。作者的交友圈决定了小说的素材来源与早期读者群体,而这些又反过来奠定了小说的接受框架,并被小说史研究范式所固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私小说”中的忏悔与佛教忏悔不同,它基本上是西方基督教体系内的,但“私小说”很快又扬弃了纯宗教性的忏悔,转向了伦理的、道德的告白。基督教和卢梭《忏悔录》构成了日本近代“私小说”中忏悔主题的两个影响源,二者在日本传统文化的接受和变异下,促生了“私小说”独特的忏悔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其非虚构小说《事实》、《欺骗》、《遗产》和《夏洛克的行动》出版之前,菲利普·罗斯就被外界贴上了自传作家的标签.虽然他曾数次公开否认其作品与个人生活的关系,但收效甚微.随着20世纪非虚构小说创作的兴起,罗斯将计就计借助这种集“虚构”和“写实”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创作作品.但以往批判罗斯作品“自传性”的外界在“自传”性强的非虚构类作品中却迷失了.这是他的两种自传性策略所致,即自传之于现实的真假和身份之于作者的虚实两种写作策略.无论如何,罗斯这种以坦诚的姿态满足和回应长期以来外界对其作品“自传性”的窥探的方式是其创作的转折,同时也展现了其自传性写作策略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试论日本私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和左拉等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结合,产生了私小说。独特的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是私小说产生的历史条件,而日本传统文化的底蕴是私小说产生的内驱力。日本私小说的产生是日本民族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和魂洋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葛西善藏是日本传统私小说的代表作家,“真实性”是其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他所追求的真实,根本上在于自我心境的真实表现。葛西善藏通过对故事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虚构与夸张,穿插运用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研究葛西善藏小说创作中虚构的表现、作用及其虚实相间的艺术风格的成因,对于阐释日本私小说与虚构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郭沫若把他比之为“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日本、东欧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中国的自我小说作家”。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也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私小说”对他影响尤深。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日本作家柳美里的长篇小说《命》为例,论述了日本语言特性在私小说中的体现。从而说明日语独特的语言特征对私小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本文对《命》中典型甸子做了深入透彻的剖析,说明了日语语言特征具有独特之处及感染力。进而论述了日语的诸多语言特征与私小说之间的深厚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层面来探析湛约翰对"道""德""阴/阳"之文化内涵的诠释,对其如何诠释及诠释的缘由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作为一名传教士的湛约翰翻译《道德经》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文化,即:言说"自我",但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传教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即:言说了"他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探讨隐喻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必然具有主观性。隐喻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里,福克纳创造了一个令人怜悯的美国南方淑女形象。从对“玫瑰”意象的理解出发。采用格雷马斯矩阵分析爱米丽的“自我实现”及其悲剧,并借用赵毅衡的“全否定”性符号学矩阵来分析爱米丽和南方传统之间的“占有”和“抛弃”、“非占有”和“非抛弃”以及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叙事的多层否定使爱米丽的“自我实现”显得更加悲壮,值得献上一朵玫瑰花。  相似文献   

14.
运用存在主义的"自欺"和"自由"等理论,联系《小城畸人》中作者对于"真理"与"畸人"的态度,分析畸人形成的两个阶段:从"自欺"到"自抑";通过俄亥俄州温士堡小城的象征意义和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最后离去,指出乔治的离开预示了一个新的畸人的形成。该小说集所揭示的主题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出路,将孔子的“学”与“思”的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孔子强调的“学”侧重于知识的累积与继承,而“思”侧重于知识的创新、发展与批判,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当前,充分认识孔子的“学”与“思”的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516”毒气部队遗址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6”毒气部队遗址是侵华日军利用化学毒气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的重要罪证。“516”毒气部队遗迹的残骸,依然清晰地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战争、右翼势力猖狂活动的今天,保护和开发“516”毒气部队遗址,保留日本军队侵华害人的罪证已刻不容缓,所以必须日军“516”毒气部队旧址进行实质性的有效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叙事主题触及到了人生的本质问题,其文学理念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全书结构严谨,匠心独具,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通篇整体结构的创作能力。其中,源氏身边女性的死亡个案对通篇的构成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本书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黄仁宇在其众多著述的一些篇目中对中国长期革命进行了阐述,他所倡言竹中国长期革命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造。长期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它的过程复杂曲折。在20世纪长期革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表现为国民党重建了高层机构,共产党改造了低层组织,邓小平及其后继承者重订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黄仁宇以长期革命论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做了重新审视,颇有新见。长期革命论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联。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长期革命论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使"字句体现出客观致使、静态致使的特点,同时"使"字句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这个分析结果对指导留学生正确掌握"使"字句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