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下西洋与渡美洲的航海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的航海术,包括测定船位术、天体导航术、气象识风术、操帆驶风术、罗盘罗经术、海图地图术、计程测速术、航道探察术等等,都达到了帆船时代迄当时为止最高的水平。由于哥伦布的远航比郑和远航晚了八十多年,故哥伦布的航海术较之郑和又前进了一步。但因郑和船队的规模大得很多很多,郑和宝船也比哥伦布航船大得很多很多,故郑和远航体现的航海术亦比哥伦布的复杂困难一些。所以,他们的航海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航海学会已将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子——七月十一日定为中国航海节。为配合这项纪念活动,上海大学学报特此出版了“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专号”。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次规模大影响广的海上交通活动,本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郑和下西洋虽然被世界各国视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盛举,但是不论其影响多大,似乎都难以改变中国是"内陆文明国家"的观点。从泉州海外交通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来论述中国古代航海背景与能力,关注的不在于郑和下西洋本身,而在于说明它是在中国古代深厚的航海文化底蕴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时期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世纪的前三十年,即1405年至1433年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郑和是我国杰出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使团中有些重要成员是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又多次访问了亚洲沿海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所以,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获得较大的发展,与郑和航海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传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及中外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重要的一页。与郑和下西洋联系在一起的《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中国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我国航海图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最近的一百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郑和航海图》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众多的专著及文章。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几年解决了一些有关《郑和航海图》的疑点和难点,使它更加焕发出灿烂的光辉。今年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特撰写此文,对《郑和航海图》作一简要评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探讨对郑和下西洋起决定性作用的航海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具体分析,指出郑和下西洋航海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维护封建明王朝的统治,保障统治集团的利益;基本特征是重政治效应,轻经济利益,重官方控制,轻民间开放;历史本质是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晚期,其上层建筑要顽固地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从而确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产物。认为正是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主义航海价值观,导致郑和下西洋成为后继无人的千古绝唱,导致具有悠久辉煌古代历史的中国航海事业在近代陷于艰难困苦的中衰泥淖。  相似文献   

7.
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在一九二六年写道:《秘史》中出现的名称多已不为人们所知”。但是,近时经学者们研究探索,《秘史》中的地名多已解决。经过研究,《秘史》里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历史地名已经考出。若想查清我们蒙古地区的古今地名,究其移名之因,考其名不传世之由,既可从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探求,也可查阅古今  相似文献   

8.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 (GavinMenzies)历时 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 ,于 2 0 0 2年 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 72年就航行到美洲 ;早在达·伽马前 77年就绕过好望角 ;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 ;早在库克前 3 5 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 ,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 ,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 ,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 ,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金秋10月中旬的南京,虽然有些寒意,但被研究世界级航海人物郑和的热闹场面所淹没。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02年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各抒己见,把郑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研讨会上,美国退休的前海军潜艇指挥官、64岁的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语出惊人,他根据自己14年的研究,认  相似文献   

10.
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历时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于2002年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古代大量的地名。其中有些地名古今有异。这些古今有别的近音地名往往是受徐霞客母语和当地方音影响所致。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末江浙、粤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方音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直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134万海里,为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创举,比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约早一百年。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和友谊,堪称睦邻友好使者。六百年前郑和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启航,所有船只均由南京龙江宝船厂制造,最大  相似文献   

13.
福建长乐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舟师停泊候风扬帆的港口,也是郑和航海遗迹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的功业,在太平港江畔,原郑和船队官军祈报和贶圣之所的南山行宫、南山寺故址,建立起了一座郑和史迹陈列馆。  相似文献   

14.
郑和是我国明代初期伟大的航海家。近百年来,对于他的航海业迹,中外学者多有评述、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然对于其航海史迹文物的调查与研究,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多有毁损、乃至于湮没。郑和航海留下的肮迹,遍及国内外。就国内来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南京、太仓;福  相似文献   

15.
1405年7月11日,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诏书,组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率领20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官兵达27800人。这些巨型"宝船"中有四十多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武器装备。这  相似文献   

16.
近年围绕英国学者孟席斯关于郑和环球航行的观点,学术界说法不一.查阅各类史籍及金石原件和家谱,结合明代的社会历史背景,郑和环球航海之说与史实不符,不能盲从.  相似文献   

17.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间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他于15世纪初叶率船62艘,7次远航于东南亚和印度洋沿海地区和海域,传播中华物质文明,西渐中华王道精神;开创航海外交新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不愧为洲际航海先驱.其勇敢的冒险精神,坚贞的爱国精神,改进航海技术的创新精神,彪炳史册.今天纪念郑和,对于我们提高航海技术,发展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以及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启迪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至15世纪,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不约而同都表出现了对大洋彼岸的极大兴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远洋探险航行。这两方面的航海探索,表现出了不同的运势、不同的结果。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从此欧洲打破了中世纪孤立发展的黑暗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东方郑和远航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国家运势由兴盛转向衰败。东、西方国力此消彼长,中国从此比西方贫穷落后,终至形成国力的巨大反差。今天,我们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正好是处在运势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段。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中,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海上航行业绩,为世界航海史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所以,开拓海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中国和平崛起、走向强盛不可缺少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郑和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张民服郑和是十五世纪初期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启动了世界航海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东西交通发展史上、在沟通地域间和民族间的联系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伴随着郑和远航的风帆,中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