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马克思的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价值决定理论的完成、理论体系和结构,指出价值决定理论起于《资本论》第一卷,完成于《资本论》第三卷,它是价值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和总量商品价值决定的统一。其中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总量商品价值决定才是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四种传统观点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规律应概括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必须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指出,它具体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流通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分配领域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原则、生产资料的保值原则和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的原则,消费领域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企业降价销售十分严重,导致企业“无 利”、商业“微利”、国家“失利”的负面效应。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学习马克思《资本论》 中关于价值“量”与“质”的规定性,它对于指导当前市场竞争,促竞争公正、有序地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价值“量”的规定性是竞争公正、有序的基础;第二,价值 “质”的规定性是竞争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合成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于”表示语言所表示数、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关系。从句法结构上看,“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结构,但是用于不同语域中的“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状语有差别,这表明:用于叙事语域中的“等于1”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和用于科学语域中的“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在认知层面和图式上有差别,“等于1”和“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合成和语义提取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6.
银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植物,达尔文称它为“生物活化石”。我国人称“公孙树”。因它树龄长,生命力强,可生存3000年之久,又称它为“长寿树” 或“长效树”、 “生态树”。目前银杏树在世界发展前景良好,它的本身价值远远超过金银珠宝。我国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国际市场银杏原料的90%由我国提供。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是一种具有“现代型”价值的新文学,“现代型”价值是它的核心,“为人生”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文体大解放的文学是它的价值体现。但由于20世纪中国文化先驱的载道思想、忧患意识和偏激思维方式,使他们在推动文学革命向前发展的同时,又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价值不仅是一个功能范畴,更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评价应坚持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相统一。因此,自然环境具有“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两方面的价值,它可分为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4种类型,其中道德价值不能忽略,我们应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在关怀自然,保护自然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9.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与会计不同 ,资金流程已从“国家———企业———国家”变成了“市场———企业———市场” ,其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经济及网络影响着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是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 具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合理的个人主义”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个人主义产生的最终根源是私有制,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它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仍有广泛的市场, 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要有效地克服个人主义, 必须同时加强道德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与动物不同,人有自己的价值及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问题。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目的性问题和超越性问题。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自己,是人自身本质的实现,也就是要使人成为“人”。因而价值追求本质上是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价值之谜”实际上是“人之谜”。价值选择的奥秘,还在于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和选择。对人的本质的追求、选择、创造和实现,是人的价值的追求和选择的终极关怀和最高目标。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选择实质是社会价值的选择。社会价值选择要从社会主体、人类主体的目的需求出发。从人的“类生活”、“类特性”和“类本质”出发来考虑问题,应当通过社会价值的选择和追求,去升华和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境界和价值选择层次。  相似文献   

12.
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但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劳动力使用权价格构成按劳分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所有权(狭义的)分配,但劳动力所有权收益构成按劳分配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劳动力使用权价格加劳动力所有权收益。按劳动力使用权价格分配是按劳分配实现的第一层次,它是“事先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是按劳分配实现的第二层次,它是“事后分配”,是对“事先分配”的劳动收入的矫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审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元伦理学以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被认为是价值概念的基础。以“是”为述词的判断形式和以“应当”为述词的判断形式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当代哲学的这一认识来源于休谟。但休谟是在一种道德文化转换背景下意识到这种区分的,当现代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价值研究的基本前提时,就取消了价值存在的本体,从而把价值看成是对主体自身态度的表达。新自然主义提出区分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认为价值与社会事实内在相关,我们认为,新自然主义的这一认识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虚假的社会价值是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明确提出来的,它与土地产品直接相关。马克思这样说,“关于级差地租,一般应当指出: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这是由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产生了一个虚假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是由市场价值规律造成的。土地产品也受这个规律支配。”如何来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呢?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价值、资本的认识有很大区别。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应当建立“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的财富观。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非生产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用“增值资本”和“转值资本”代替“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资本。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事物对人类有意义的存在。因此,不能离开人来谈“价值”,“法的价值”更是如此。因为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制度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并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目标。还因为法律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价值,它是人的价值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实现其他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工具,它没有自己的目的,人的目的,即对正义的追求,也就是它的目的。所以,不能离开人的价值谈法的价值,只有与人的价值融为一体,只有在实现人的价值中,法律才能显示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价值公式V=PT(价值等于单价乘以成交总量)是李世福先生新提出的让价值、价格有所区分的公式。此前因价值价格混淆而催生的将货币价格等同于货币价值的计划体制以及庞大的反通货膨胀学派,也因此寿终正寝。反通货膨胀的本意是反对货币价值下降,但他们一直把货币价格与货币价值混为一谈。他们赞成的货币价格上升,往往直接降低了货币交易量,进而降低了货币价值量。除了破除货币价值神话以外,新公式还会系统解释为什么管制物价是失败的,而保持货币低价则往往成功。物产价格的不可控制性与货币价格的可控制性为国家的价格法制抉择提供了明确的指向,难解的价格与价值难题终于变得易解。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会计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计学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学的本原和开端,应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作为会计对象矛盾特殊性的“本原”,它是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石;第二,它必须是会计学理论里表现为抽象的、在自身中潜藏理论发展可能性的东西;第三,它同时是会计活动的历史起点。据此,广义的“价值”可以作为会计学的逻辑起点,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人类)对象化活动(劳动量)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量的规定性是劳动量与使用价值量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员工价值在企业薪酬中体现的两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及的“员工价值”为员工对企业的价值。此价值量的大小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有关。本文基本上是从管理学视角,关注不同员工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个案薪酬,这包括相同等级不同员工不同的个案薪酬,及同一员工在不同时点不同的个案薪酬:它不同于经济学者更多关注的“类薪酬”。本文侧重探讨的是,员工价值在企业薪酬中体现的两种策略:参数控制和分步到位。模糊系统理论是本文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决策有用性的财务会计得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基于价值”的会计值得研究和探讨。文章认为,价值首先是市场而不是企业个体的效用评价;其次,离开整体谈单项资产的价值没有意义,单项资产的价值只能表达为预期给企业带来“总体经济利益中的贡献额”中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