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图腾?图腾(Totein)原是北美印第安奥基华斯人(Ojibwds)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便是该氏族的祖先或守护神,亦即图腾,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得好:“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如狼是狼氏族的图腾”。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在其古代都曾有过自己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歌为苗族古代经典,作为无文字社会的口传经典不同于文字的经典叙事,苗族古歌具有民众性、日常性和表演性。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不仅反映了清水江苗族的祖先记忆、族群历史,而且是苗族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其“开亲歌”和“苗族贾理”即为苗族伦理观和社会规约的经典性口传文本。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主要从苗族的家与家族、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和人与人的社会伦理、社会规约等方面规范着苗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并模塑清水江苗族的经济社会结构。现代化以来苗族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苗族伦理观与社会规约的变化,苗族行为准则的“文本”开始由口传经典转化为国家法律与制度,苗族古歌也从“日常生活”状态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夷水,即今鄂西清江的古称。鄂西古为:“古蛮夷之地”,“未通中国”(道光《施南府志》卷。),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学者们指出,古代巴人的祖先及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但是,笔者发现,在以白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廪君种”之前,古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蛇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只是他们一直为深厚的文化堆积层掩盖着。本文试图揭示这一巨蛇图腾氏族,追溯清江流域土家族文化更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商代众人,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商代社会性质和中国古史分期的重要问题,是中国古史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一大难题。 大家知道,对晚近尚存的后进民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可以成为打开离我们远去的古代社会的钥匙。摩尔根就是利用美洲印第安人的氏族组织,第一次充分阐明了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的氏族组织,并得到恩格斯的一再肯定:“摩尔根的伟大功绩”,就是在“印第安人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解开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的而  相似文献   

6.
虎蜒氏族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廪君是父系氏族时代巴人的祖先,这已为研究清江丈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所共识。但是,在廪君之前,古代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蜒为图腾的蛇人氏族,人们对此知之不多。本文将探讨这个巨蛇氏族与白虎氏族在清江流域斗争相融合的历史过程,揭示鄂西土家族远古历史中的一段悲壮史诗。一、廪君的祖先鄂西建始县高坪龙骨洞曾出土早更新世晚期的南方古猿化石,长阳下钟湾等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长阳人”化石。这表明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原始人类生存。但是,在“长阳人”与廪君之间的清江流域人类文明史,文献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仅《世本》有“廪君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发展的原始社会里,介于氏族和家族之间,还可能存在一种血缘亲族公社组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社会组织形态。如马克思在其关于民族学的笔记中就摘述了介于氏族(clan)和家族(family)之间的关于“组合家族”(joint family)的材料①。 恩格斯在论述古代德意志人的土地制度时指出:“至于他们的经济单位是氏族,还是家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1000~500年期间,中国古代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首先是国家形成方式不同,基本的社会组织不同。希腊文明基本社会组织是城邦制;中国古代基本社会组织是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制。第二是文化内涵不同。希腊公民是作为自主的个体的人参与城邦各种活动,人是第一位的,法律在人之下,是人活动的产物;中国血缘制下的氏族成员是以一定的宗法上的身份出现,持有特定的称谓和名分,在人之上有血亲关系和“礼”,人的行为是由“礼”规范的。第三是生存状态不同。希腊城邦公民的经济生活是以海外贸易和殖民为主,而中国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的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两个古代文明本质的差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捆伙,苗语称为■,捆有约束、管理之意,伙有众人、族人之意。捆伙又称为伙款,在苗族捆伙制中,款专指约法性条款。伙款即众人订立款约,是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和广两龙胜各族自治县苗族农村古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即由不同宗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它一直延续到近现代苗族的基层社会之中,以维护苗族地区正常生产,生活和组织人们抵御外来势力的压迫为目的。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制定有管理其所属成员的行为规范款约,选有负责召集族人制定约和执行款约的公认领袖——款头,有防御外来侵占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文化与苗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苗文化中揭开“三”的奥秘是苗族祖先阿濮朴僮,在汉文化中揭开“三”的奥秘是鬻熊。并指出这两种文化都重视“三”,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鬻熊、阿濮朴僮以及建立楚国的熊(北十)本是同一氏族而不同时代的人,即鬻熊是阿濮朴僮的祖先,熊(北十)又是阿濮朴僮的五代孙。从而说明汉文化与苗文化本来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苗族文化的“无字”特征,有关苗族古代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状况的描绘和记叙,就无法通过书面物质体裁来实现,给苗族传播和保存自己的历史史实增加了困难。然这种“无字”的文化环境,反过来亦刺激了苗族口头艺术和人体艺术的发展,他们以民间文艺的形式保存了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料,将自己民族在时间长河里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先辈们的光辉业绩,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教育子孙,昭示后人。苗族舞蹈,即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丛书,它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具有丰富的内容。苗族舞蹈不仅将其先民的生活、劳动情况作了直观的物态反映,还以蕴含深厚的神话传说形式进行了形象描绘。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有着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神话传说内容都有  相似文献   

12.
刘尧汉先生把他几十年来对彝族历史文化调查研究的作品,赞喻为是在彝区寻找到的“山野妙龄女郎群”。其中,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性质是“氏族奴隶制”,则是被他自诩为是在彝区寻到的第一个“山野妙龄女郎”。正如他在总结其学术生涯三十年过程时所说,他在第一个十年(1956—1966年)“从事凉山彝族父系氏族制及其氏族奴隶制”的“实地调查研究”,是“在四川大凉山、云南小凉山”寻找到的一个“山野妙龄女郎。”“足见“氏族奴隶制”说在刘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具有起步性的重要作用。而《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副  相似文献   

13.
对《诗·生民》中姜“履帝武敏”一句,历来多所穿凿,本文从姜所处之母系社会的文化氛围出发,结合地下考古史科,论证了诗句之“武”字实为“母”字,姜所祀实为郊之神。这位郊神乃为姜姓氏族之图腾祖先,被姜那个氏族奉为先妣、高母。她实际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高母女娲。由此,本文提倡应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说。  相似文献   

14.
以“记纪神话”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日本神话中太阳神的诞生与死后复出、太阳神由自然神和动物神演化为天皇氏族祖先神的过程、太阳神与稻作民族和祭司的关系。认为日本各地的氏族原先有自己信仰的太阳神,后来随着天皇氏族掌握政权,其信仰的天照大神替代了其他氏族信仰的太阳神,成为天皇氏族的祖先神;她是稻作民族的守护神,是太阳神的祭司死后被升格为原先自己所祭祀的神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苗族十三年一次的规模盛大的"鼓藏节",仪式肃穆、庄重、神圣,体现了村民对祖先的虔诚信仰与敬畏。这种特定场域的仪式过程中不仅凸显以祖先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秩序,而且以血亲为经姻亲为纬的社会网络权力结构及其差序格局也再次得到张扬与展演,于是在仪式的实践中原有的权力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认同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蝴蝶歌》是苗族古歌的重要篇章,但长时间以来,学者们一直没有对这部古歌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认为,该歌对鼓社祭中各种执事人员、所需各种什物和一些民俗事像的来历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它实质上是苗族鼓社祭的制度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国家是在父权家族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父权家族力量的不断扩大,某些显赫家族及其父家长层层控制了氏族组织,使包含着阶级压迫性质的父权渐次扩及氏族、部落乃至部落联盟的范围,形成其逐步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氏族征服战争使军事首长的职责揉入父权之中,并促使部落联盟向国家机构转化。在此基础上,某些夺取了统治权的父家长,利用自己战胜者的威望和权力,构筑起“家天下”的统治格局,中国古代的国家终于形成。这是一条“从家到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在原始时期的早期社会组织、家族的起源、形态和发展等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看法不一,各持己见,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本文仅就海南岛黎族在文化遗存上的一些遗迹,说明黎族的父系氏族制是由母系氏族制发展而来,兼及黎族的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吗? 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早已有科学论述.在人类历史上,有五种社会形态,最早的人类社会就是原始公社.马克思在他的手稿《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指出,“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性交,没有家庭的‘群',不属于人类社会”.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注中,认为最早人类社会是“原始公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光辉著作中,论述了人类最早的原始社会,只是包括血缘家族和氏族两个阶段,并没有“原始群”这个社会阶段.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一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次序,最早是原始社会,其中谈到了氏族,并没有说有“群”这个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上旬,先后在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召开了《黎族合亩制和合亩制地区现代化首次学术讨论会》、《中国百越史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前一个会议,着重讨论了解放前黎族“合亩制”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后一个会议,集中探讨了古代百越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黎族的族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