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困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三农"中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富有责任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定位不准、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等诸多方面的困惑。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索破解困惑的对策,以便他们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农业信息化的主力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重要的内容。农民应用信息能力的"先天不足"是一个制约各方面的"瓶颈"问题。将具有信息优势当代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本文从经营绩效、运行机制和组织发展等3个角度分析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绩效。结论是:江苏苏北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绩效普遍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在经营绩效、组织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农业"旱改水"是在水利兴修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旱地改造为水田,种植水稻。苏北地区的"旱改水"大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大规模的"旱改水"活动逐步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稻作替代旱作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时代有组织的大规模农业"旱改水"活动基本结束,苏北各县市的"旱改水"逐步进入以提高作物产量以至生态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时期。"旱改水"是苏北地区农业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改变耕作制度,增加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对当地农业生态、农村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发展需要并已到迫在眉睫的深化改革阶段,而农民不聚集就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就不出效益、不富裕,中国就永远是穷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效农业及提升农村二、三产业等倡导后,发现各类政策的作用仅是昙花一现。目前许多行业产能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不要再去救市或刺激什么增长,而是要实质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这既是消化相对过剩的当务之急,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大出路。必须"政策规划倡导、商业性运作、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新农村,如此任何行业产能都将不过剩,且因主动逆城市化使城乡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三农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生态环境制约、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城乡收入与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和政策性贷款支农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侧重在对"三农"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粮棉油购销储、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中小企业三个方面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在视察黑龙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黑龙江具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利条件。"黑龙江从省情实际出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水利优势、科技优势、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及垦区资源优势等,积极推进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的创新与实践,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农理性"以及农业标准化相关理论,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农户的认识及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民对标准化了解程度不够、农业标准化效益不高和生产规模偏小等农业标准化制约因素,提出了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加大检验检测服务,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新农村建设受经济发展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影响,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应从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引导和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北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苏北地区乡村关系的现状,指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效果不明显,村委会对乡镇政府仍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必须推进培育民间经济组织,增强农民及村干部的主体意识;加强乡镇之间、村庄之间的合作交流,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政绩考核等进行明确定位;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应该改变以往"一包揽"的管理方式,积极吸引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参与供给。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苏北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惠及1 730多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建设苏北新农村关键是要把握六个着力点: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对苏北的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抓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苏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千万劳动力培训工程,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重视苏北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苏北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切实把握住确保江苏“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不稳、保障不力、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农业生产分散使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加,效果不理想。必须建立健全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挥骨干作用,社会力量广为补充;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保障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理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规范管理;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审制度,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并密切结合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减租斗争同步且相互促进。减租运动前,苏北区的土地占有比较集中,租佃关系十分苛刻,存在着减租斗争的紧迫性。苏北区党委注意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推进减租斗争。减租斗争引起苏北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富农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贫农境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减租斗争的基础上,苏北区党和政府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使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征明显,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着乡村聚落空间无序化发展,乡村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乡村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等问题。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多方面逐步协调发展。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吉林省应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住房投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乡土文化,促进和谐乡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苏北农村是江苏畜牧业生产重要基地,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节约型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畜禽产品市场稳定供应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影响苏北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人口、市场、交通、物流、生产经营方式及政策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促进苏北农村节约型畜牧业发展内生路径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合肥"四区三县"农村居民现金收支的定量分析,认为农民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市场具有潜力;第二,旅游消费不高;第三,发展水平有别。仅仅基于农民人数多、经济收入看涨等因素做出对农民旅游市场的乐观结论值得商榷。当前农民收入依然较低,旅游消费能力并不旺盛,农民旅游需求的释放还有待其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有助于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 ,也利于农民群体发展。在调查中 ,湘西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的原因 ,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社会科技含量在个人科技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少、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湘西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农民素质不高、传统文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约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表述了"三农"问题的现状,指出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及农村是弱势地区的现实状况,这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了具体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保护农民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经济效益低等特点,再加之我国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和获取市场信息不足等,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广大农民难以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从而制约了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必要的干预措施,积极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科技的投入,培育良好的农村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文化科技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等,为保护农业部门和农民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科结构失衡,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作为受体的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吸纳能力较差,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农业科技投人,强化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机制,注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