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教发展到南朝,形成一整套存想思神、内观守静的修炼方术方法,蕴含着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凝神构思和抒心写性的独特认识,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文人,是整个南北朝丰富而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三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同利 《殷都学刊》2010,31(1):135-139
"三尸"起源于古人的"魂魄"观与鬼神观.在早期文献中,三尸与三虫并不相同,三尸和三虫因其特征和名称相似,而被道教理论家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创造性地合为一体,并将其人格化,从而为人体三类欲望作了极为贴切的形象阐释.阻止三尸上天言人过的守庚申活动本质上即道教之存思守一法."服气去尸"与"服药去尸"是两种主要的去三尸法.  相似文献   

3.
张振谦 《理论界》2006,(3):193-194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教神仙事物、道教典籍和存思术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思维方式、艺术语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艺术奇葩的绽放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05,26(5):75-79,91
神思,就是神化之思,入神之思,神来之思。神思作为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动作,主要表现为三层涵义,即:神思的过程,就是处理心物关系的过程;虚构性;强烈的情绪性。文艺创作中艺术想象的最佳境界,是在随意与不随意之间的游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素问遗篇》中"神游上丹田"、"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脾为谏议之官"诸说之渊源的考察以及对《素问遗篇》注释之医学特征的分析,认为《素问遗篇》与道教上清派的存思修炼理论和医病之术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关系,是道教炼养学和传统医学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医道关系、道教对医学的创造性贡献和对传统医学的深刻影响诸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也有助于对《素问遗篇》内容及作者的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6.
百年中国道教文学研究采用的是西方的观照视野,且聚焦于影响论、关系论和反映论支配下的"道教与文学"这个层面,其成就与缺陷同样明显。要深入清理中国道教文学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道教文学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建构宗教诗学,必须将道教文学定义为道教实践中产生的文学,必须坚守民族本位、宗教本位、文体本位和历史本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陶弘景的谶诗、日志和尺牍,认为其道教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神秘的谶诗神化其教,以梦幻日志宣扬其教,开山水尺牍小品之先河.陶弘景的文学创作,为后世文学诸如谶诗悬念、梦幻存想、遇仙授密等文学模式,提供了可供效仿的范型.  相似文献   

8.
存思与天算——六朝道教上清派与中国传统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六朝时期,出于士宦之家的道教上清派宗师在修习仙道之时,亦融入了天文历算之学.存思术作为上清派具有代表性的神仙方技,便融合了天算学的内容.上清派道士存思星象时,需要经验观察和数理推算,在他们看来,宇宙有数可循而并非杂乱无章.上清派以其经法传承和社会组织,对数学学术的保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而实际上,数学(主要是天算学)也成为构建上清派的宗教意识、修行方法的重要一环."道非数不行,数非道不立",上清派为我们提供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又一种特例.  相似文献   

9.
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强调"处中而忘中"、"三绝兼忘",既表现为双遣双非,又表现为双照双非,既强调要避免思维偏执、封闭和停滞,又强调境界的不可穷尽性.成玄英把道教修道成仙之路从外引向内,使道教的关注重心从形而下之术转向形而上之思,从追求长生不死转向追求精神超越,拓展了道教从人的内在心性去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新理路.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期普遍认为人体是神、气、形的统一,其中神是生命的主宰,能够控制形体,并具有思考功能,这种观念被刘勰吸收.《神思》主要从神对创作活动所起主宰作用的角度立论,神指精神,思指思考,神思指精神的思考活动,在文章创作中即指精神的构思作用.从一般观念的角度有利于解决包括“神思”在内的众多《文心雕龙》理论范畴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砚忠 《学术探索》2007,20(1):11-15
政府信任的式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它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此关注和探讨的还不多,因此,它是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政治学问题。对于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建构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政府信任能够增强执政者的合法性,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政府的施政绩效。  相似文献   

13.
乡镇党政领导的执行力,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山西省乡镇领导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把握大局,执行政策时处置恰当,使山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乡镇政府在人、财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提高乡镇党政领导执行力,需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作风建设,理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高校资本结构的变化,高校资本运作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高校对资本运作的意义认识不清,责任不明,无计划性;高校教育经营市场和银行家市场不发达;高校资产运作水平较低。其成因主要是:高校资本运作措施不力,国家缺乏高校资本运作考核机制,高校缺乏资源共享观念,高校资本运作不成体系,计划经济对高校资本运作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银行保险已成为我国寿险三大支柱业务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保险已达到金融一体化的第三、第四阶段相比,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分销协议”这一初级阶段。在对我国法规政策、税收等市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根据对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给出了我国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的理论解释,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文玉 《文史哲》2005,(1):56-62
五代御史台的设官基本沿袭唐制 ,然其品阶却有不小的变化 ,且外台兼职更加泛滥 ,致使监察效力大打折扣。从其职能来看 ,除了推鞠狱讼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外 ,并有不断事务化的发展趋势 ,承担了许多本不属其职责范畴的事务性工作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监察工作。加之当时藩镇林立 ,强臣跋扈 ,尾大不掉 ,使御史台难以正常行使职能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 《阴山学刊》2004,17(4):89-92
灵州在唐宋史中的地位,论者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若从中西交通史中观察唐末宋初的灵州,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灵州是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使节往来会聚,俨然国际重镇;同时灵州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继贸易地,在东西贸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占据灵州后,灵州的国际地位和边贸功能削弱,中西交通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