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其中"价值"与"生产力(率)"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它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生产力(率)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马恩的价值理论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本文由此出发,论述了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后来,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5.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文章由此出发,论述了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后来,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的价值理论体系是生产力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阶级斗争的态势和工人阶级主要任务的要求,《资本论》只是提出但未能全面展开生产力价值论,并使作为叙述抽象出发点的劳动价值论及由此引出的剩余价值论过分突现;在第3卷向生产力价值论靠近时,又出现了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者都源于劳动的"劳动价值一源论",并由此导出计划经济模式。这是《资本论》的一个理论失误。今天,对作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典型表现形式的"劳动价值一源论",不仅不能再坚持,且应予扬弃。我们应当继承且与时俱进地推进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的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价值决定理论的完成、理论体系和结构,指出价值决定理论起于《资本论》第一卷,完成于《资本论》第三卷,它是价值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和总量商品价值决定的统一。其中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总量商品价值决定才是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  相似文献   

8.
何炼成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对我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看法进行了激愤的点批.这种点批,实际也是维护计划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因为,<资本论>第三卷正是从作为使用价值唯一衡量尺度的"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脱离市场而人工计算的思路中,设想消灭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可以说,<资本论>的这种"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就是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后来,马克思本人在<哥达纲领批判>开头实际已经否定了它.在我国已坚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际,在党的十六大后,何教授持续张扬这种"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系统看成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的两个子系统,并运用唯物系统方法,分析了构成现实生产力系统的各种要素在系统结构中的不同作用,指出运用现代系统论对商品价值分析同样符合劳动价值理论的解释,借系统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恩有相通处,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以来,劳动价值理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价值概念的重新厘清,指出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与价值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指出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在缺陷,认为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外部性影响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为了解决价值的来源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劳动结合物、外部性影响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并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阐明了外部性影响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不仅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和昂扬人的自身价值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劳动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通过物(劳动产品)来体现人的价值的理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劳动价值论是在历史中发展的理论,其发展轨迹表明,在已经或正在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展。发展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继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马克思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在当前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要素价值论”和“活劳动价值论”这两种思路作出了较系统的评述。对“要素价值论”主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各种非劳动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因而按这一思路来进行研究不能达到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的。对“活劳动价值论”主张的应深化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肯定这一研究思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般使用价值作为认识对象 ,存在于各种具体使用价值之中 ;作为思维形式 ,它是人脑对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抽象概括。使用价值是社会规定和历史形成的 ,任何使用价值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实质是以要素个别占有和供求相互依存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并非必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