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陆九渊的德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陆九渊德育思想的根源、目标、原则、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从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命题出发论述其道德根源;从“明理”、“立心”、“做人”三命题出发论述其德育目标;从“仁”、“诚”、“中”三命题出发论述其德育原则;从“简易工夫”、“剥落”、“优游读书”三命题出发论述其德育方法,强调了陆学的唯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李翱是宋明新儒学之远源与先驱,其去情复性的“复性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前承汉儒,后启宋儒之价值”。综观李翱的思想,可以理出其完整的道德修养学说:性善情恶的人性论是其道德修养的依据;从道不从众的君子人格是其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斋戒其心”、“寂然不动”、“慎独守中”以去情复性则是其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等等。李翱的道德修养思想是在心通《中庸》并融汇佛老治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积极回应了唐中期佛老对儒家治国治心之道的严峻挑战,而且为宋明理学完备的内圣工夫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实际上应该分为三期:早期继承胡宏之学,主张“先察识后涵养”;中期为“存养体察,固当并进”而“存养是本”;晚期则为“主敬”的抬升与“察识”的隐没。  相似文献   

4.
在宋儒中,朱熹惟独对张载的为学工夫尤其是读书思想最为推崇。他对张载所提揭的“维持此心”、“去旧来新”、“平易其心”、“熟读成诵”诸义均有所继承和发展。这不仅与朱熹为学的坚苦工夫历程有关,而且与他视读书为穷理之一事的思想、为救时学之弊的卫道之心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陆九渊教育思想中摘取"易简工夫"、"顿悟教学"、"优游读书"等教学方法,与其年少时在临安求艺,偶遇一位弈棋高手而深谙的棋理进行比较,阐述了陆九渊教育方法的产生深受其影响;并通过围棋这一冠存于世的智慧游戏,用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进行解读,探求与其教育方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象山心学思想体系以“心即理”为基本命题。象山所言之“心”,既是认识心,又是道德本心。象山所言之“理”,既是客观宇宙普遍之理,又是本心所固有的德性价值之理。象山的本心思想,既受到了孟子等人的重要影响,又受到佛老的深刻启发。就如何“发明本心”,陆象山提出了“先立乎其大者”“存养本心”“优游读书”等具体的修养方法。在当代社会,象山“发明本心”的工夫论对于人们树立道德信仰、实现心理健康以及转变为学求学的态度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的根本内涵是周行不已,因此才体现为"道路"或"道理".论文原道,在于把文艺之"文"与造化之"文"一体贯通,使个体人心与天地之心统一、艺术创作的法则与万物生化之道统一.文以载道,在于突出儒家道统所建立的伦理规范,但其中仍然保留了道周行不已的含义和藉言通要眇、从物见几微、在优游涵养中获得道的生机流行活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轨中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就是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这既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困难的重要途径。“人性化”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的教育观念的认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充实 ,并且认识到“人性化”教育对于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吴与弼(号康斋)的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心体论方面,吴康斋重申天心、本心、初心、真心、道心、心气、良心、素心、芳心等心体哲学概念与范畴,并在日用生活中有效地践履和感悟,从而获得乐天知命、安贫乐道与读书穷理的生活心境。分析吴康斋的心体思想可以让我们看清15世纪上半叶心学大师对心体的洞见,体会儒家成圣道德修养过程的内在困境,从而坚定自我道德涵养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阵地,在高校实行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之后,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更加突显。在讲求公平的“大众化教育”时代,建设“精英化教育”模式的学生社团,培育“精英人才”,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履行执政职能 ,制定各项政策的关键。要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 2 0年来 ,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因此 ,“三个代表”思想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整体梳理可知,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工夫和心境。敬畏心境是将天之生于人的性理发明为己身主宰,表现为心处于“诚”且“专”的状态。敬畏心境与敬畏情感、敬畏工夫两者之间存在本末、先后以及体用关系,把持和修行敬畏的情感和工夫可以涵育敬畏心境,持守敬畏的心境也可以使敬畏情感得以中正、敬畏工夫得以自然。敬畏心境也有其独特的涵养之道,一方面可以通过“系心于一事”、“一心在理上”以及“必有事”的工夫为己身确立主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在格物致知中致以“精一之功”使己身之主既“诚”且“专”。  相似文献   

13.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不仅系统论证了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而且论证了天理的实际内容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存心、格物和致知等道德修养工夫。朱熹的道德修养工夫不仅与其本体哲学、人性双重和知行关系密切相关,而且服务于性命不一以及等级名分。这使朱熹的道德修养工夫既有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和共性,又有迥异于其他理学家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启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召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儒、佛的“心性”理论 ,最终是想解决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行为实践问题 ,要求使一切伦理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内心的一种自觉的精神需求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加。所谓“尽心”与“自悟”就是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达到“治世”和“救世”的目的。这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综合看朱子的为学工夫思想,主敬涵养与格物致知不可偏于一边,不可拘泥于先后,两工夫是互相发明、相互促进的,本质上是一件工夫。朱子之所以有时主张主敬涵养为先,有时又主张格物致知为先,实是其因材施教之表现。而之所以会有"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何者为先"的问题,是由于人们常把朱子思想中敬与主敬涵养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对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关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7.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学生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何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包括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能力和创造力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等。从而为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是高校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的长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而高校学生工作是直接面向广大学生,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因此,“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必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贯彻“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时,应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帮贫助学、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的新平台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认为朱熹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工夫入路与其热衷于义理分析的致思取向有关.而且朱熹提倡的工夫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由逆觉体证而感知天理境界的弊端,是对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自我运行并不断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的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结构 ,遵循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层次性的运行原则。旧有的单项度的简单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建立新的“全链接的立体网络化”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 ,并遵循其运行原则是当前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