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博弈思维,构建集体行动中的合作博弈分析框架,将区域政府间协议引入合作博弈框架进行分析。区域政府间签订和执行协议的过程,就是集体行动合作博弈的过程,在对合作博弈参与者的人性假设、博弈效用、策略选择等要素构建的框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政府间协议是集体行动合作博弈的结果,并从博弈视角分析区域政府间协议运行中各地方政府的动机、激励、博弈效用和机制设计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各政府间通过协议推动合作已成为区域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即契约行政方式,基于协议的区域契约行政方式实现了区域内各参与主体的重复动态博弈,累积了各地方政府间的互信与共识,帮助形成信任基础,从而实现共赢的博弈均衡和区域公共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发展特征,采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该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和纯上游研发企业专利池的形成机制。构建三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专利所有权人决定是否组成专利池;第二阶段,企业根据许可方式来预测行业产量对于许可费率的反应函数;第三阶段,下游制造商进入市场,同时决定最终产品的产量来最大化其利润。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企业与纯上游研发企业组建一个专利池,那么无论是纵向一体化企业还是纯上游研发企业,它们获取的利润都要更为理想。同时专利池的组建也会使得下游市场产品总产量提高,价格降低。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许可费科学分配、研发合作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池发展与长期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这需要建立企业参与、政府推动、公众支持的运行机制.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循环型企业的内部动因、外部影响进行博弈分析,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多主体重复博弈模型,探讨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三者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策略,旨在建立推动循环型企业运行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施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开发区的法律地位与开发区的政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一个法律地位不明的事物,开发区很象一级政权,但它却没有一级政权的法律地位。开发区管委会很像一级政府,但它没有一级政府的行政主体资格。开发区因法律地位不明而产生了种种问题。开发区法律地位不明的根本原因是开发区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未完成形态,过渡性是其本质特征。如今,相当数量的开发区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政区化将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是指政府通过有效激励整合各流动要素,使公务员在流动过程中采取有利于行政组织需要的流动行为的方式方法体系。激励目标是激励机制构建的出发点,要素分析是激励机制构建的依据,政府与公务员的博弈平衡最终确保激励机制效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体制比较优势弱化与西部高新区二次创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行政管理上向旧体制回归及体制比较优势弱化是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次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分析了管委会管理体制的障碍和问题 ,认为在坚持高新产业和高新区发展市场化战略的基本前提下 ,应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和其博弈行为角色 ,防止过度行政介入。市场失灵只是说市场的解题力有界而不是说无效。政府有效并不是说它可以替代市场 ,只能修复、补充市场机制。因此政府外在行政治理与市场自治机制的有效分工与协作策略是西部高新区第二次创业发展的基本行政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7.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与创新,是我国开发区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我国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典型开发区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对强化我国开发区地方政府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的行政合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指地方政府以直接获得资金为目的而实施的积极行为所引发的债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控制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为政府投资进行融资,但效果并不明显;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设立的独资公司或者其实际控制的公司;融资公司在向银行进行贷款时产生了外部行政合同,政府对这一贷款的“担保”承诺并不构成外部行政合同。控制这类行政合同主要首先需要明确融资平台的性质,强制其信息披露,其次完善行政决策过程和人大监督,最后放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放。从根本上说,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须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和国企改制退出市场两个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下,政府形象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得正当与否,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一个良好的政府应当是善治的,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然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当行政权力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其根本目的时,就会产生行政权力的负效用,导致行政权力滥用、行政成本过高、权力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为了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就必须努力使行政权力的正效用朝着有利于人民,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克服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负效用,行政权力主体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促使行政权力社会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企业职工,社会公众与国有企业经理的任命方式是一种博弈关系。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任命经理,往往使经理与政府产生不合作博弈。作者通过建立两类数学模型,选取两个典型企业的指标验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公用事业是特殊的垄断产业 ,垄断产业有其独特的性质 ,在我国 ,公用事业作为自然垄断产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改革现行公用事业体制 ,打破垄断 ,政企分离 ,为不同区域企业的直接竞争创造条件已成为我国公用事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公用事业体制现存问题、认识该产业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中国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认为产业园区内企业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产品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资金配置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国工商注册企业年检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以及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库,利用网商的特性和各个行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差异,探讨了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农村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越高,农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电子商务发展通过缓解资金拖欠问题降低了融资约束,显著减少了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农村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提升了其现金流的充裕性和创新产出。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的作用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私有农村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对于融资约束较小的国有村域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未在创新方面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落后于我国整体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企合一、权责不清,生产经营的低效率,成本高、经营效益差,投资主体单一等。同时公用事业自身具备通过市场化来运营的特征和有利条件,因此可以采用特许经营、资本市场融资、BOT项目融资等方式作为其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逐步深化,坚持普遍服务的原则,特别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因此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风险投资资本的变现退出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风险资本的积极性,中国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也难以维持.针对这种情况,从考虑解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完善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对策,以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退市机制是证券市场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节.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不到位成了影响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在完善退市机制方面,应采取如下对策(1)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实现上市公司平稳退出;(2)落实法律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3)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股本保险制度;(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惩罚力度;(5)完善监管体系,加速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策冲突的降解之道——建构兼容性政策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由政府和其他公权力机构制定并执行,以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和发展公共事业,特定的政策经过合法程序可转变成法律。缘于环境不和谐、法律体系有冲突、目标不一致、信息难共享、彼此不信任、政策不清理等引发的政策冲突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政策目标渐行渐远,甚至阻滞法治环境的进步。兼容性政策网络建构多元参与者的协商对话平台,打破科层制对行政体系和公共政策的束缚,促成单项政策与其他不同层级、不同类别政策的信息共享和信任联动,形成各级政府、社团乃至个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降解政策冲突和整合国家整体力量,实现地方自主治理、各级政府协调一致、服务公共目标、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和完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僵尸企业是阻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隐疾”,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之一。厘清僵尸企业是“怎么来的”和“怎么没的”对于科学且有效地处置僵尸企业、增强市场效率具有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意义。在综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演进,比较了中、日、欧等国家(地区)僵尸企业的不同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政府和银行的不同作用机制,归纳了僵尸企业的主要危害,并从加强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营造适当宏观经济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角度总结了预防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关于僵尸企业需要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民营僵尸企业的特征及成因;银行对于僵尸企业生成和处置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与银行的互动;僵尸企业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危害;僵尸企业与宏观经济及政策的互动;清理僵尸企业可能造成的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与改革现状,认为以委托代理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为特征的契约管理方式是实现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并重点剖析各种契约管理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以期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用事业特许权投标竞争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姆塞兹(Demsetz)在1968年提出了用特许权投标竞争来代替管制委员会对公用事业的管制,特许权投标理论与实践应用都得到极大发展。但是,德姆塞兹拍卖能实现的良好绩效实际上是在一种比较理想的环境下得到的。首先系统地识别了特许权投标改革绩效的影响因素。接着,对我国公用事业特许投标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我国特许投标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行规范。它不但不能代替而且还必须要其它相关制度建设作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