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汉时期,赋体文学的"铺陈手法"、"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及"对偶俪辞"等特征对其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了散文的赋化并为骈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西汉时期思想界特别强调阴阳二元观念和礼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通过内化为士人对"雅"的审美追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体交叉现象,是指两种文体在外延上的部分迭合。辞与赋、赋体与骈文、赋与散文、诗与词、词与散曲等,都有这种交叉现象的存在。此种现象的发生,客观上是在文体演进的动态流程中不同文体互相交融、渗透的一种结果。而从创作主体这一面说来,也有可能出于对文学美多样化的自觉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在审美创造中对单一化“美学设计”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和中兴这两大要求的必然,是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试图建构儒家道统和干预社会政治要求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散文在中唐古文运动之前经历了缺乏独立文学意识的散文阶段、较为自觉的骈散相间阶段、在纠正骈文之失中完成骈文向散文转变的阶段.韩、柳文学散文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完全自觉,其虽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已决定了它自觉的必然并非依赖于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4.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王勃《滕王阁序》的内容、形式及艺术境界,探讨骈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肯定它对中国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认为赋体文、骈体文属于散文一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也把赋和骈文收在里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把《滕王阁序》、《秋声赋》等都归在散文一类。这种归类是否合适,笔者以为是值得重新探讨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文学,以诗、赋和骈文为主要体裁,基本上是骈俪文学一统文坛的局面.完成于南齐末年的《文心雕龙》,不仅全面总结了骈文的创作经验,奠定了骈文学的理论基础,堪称“体大思精”,它在文体上的造诣也为后人所称  相似文献   

7.
赋是《诗经》六义之一,本义为“铺”刘勰所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其后,荀卿以《赋篇》爰锡名号,屈原、宋玉以楚骚广其声貌,于是,赋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呱呱坠地.从文学形式上看,赋的流变经历了从韵文、骈文到散文的过程.从文学精神上看,赋则由为文造文到为文造情,最后发展到为情造文的境界.三段曲式:为文造文·为文造情·为情造文汉代,是赋的摩登时代.此时,辞赋家多为帝王的公卿大夫、言语侍从.他们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迎合了帝王附庸风雅和好大喜功的心理需要,一时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8.
论初唐诗歌的赋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以后,形成了诗、赋平行发展而又相互渗透的局面。一方面辞赋、散文在不断诗化;另一方面诗也在逐渐赋化。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了初唐。在这段时期中普遍流行的小赋都偏重于抒情写景,散发着浓郁的抒情诗的气息。其实质也就是诗,只不过还保留了散文的形式而已。然而就连这形式也在不断诗化,比如当时的许多小赋不仅通篇用韵,而且文句整齐,而这不就近乎是分了行的诗吗?从形式上说,辞赋、散文的诗化是分别沿着两条路线进行的。首先是散文逐渐走向了四六骈文。四言本是《诗经》的主要形式,在五、七言发展成为诗歌最为普遍的诗行以后,它便转到了散文之中,并与六字句相配合,形成为四六骈文,这正好构成了对于五七言诗行的补充形式。但是四言对于诗歌来说,毕竟已经陈旧过时了,而六言却又不足以构成富于弹性的新的诗行,其结果便是产生出了这种半诗化的骈文。其  相似文献   

9.
六朝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骈文兴盛。过去的研究,对骈文持否定态度的多,作肯定的少。本文以西学和日本学中的相关观念为参照系,文史结合,重新认识了散文、骈文和美文的基本特征,并尝试作了界说。文章认为:骈文属于散文的大范畴,骈散对立的最根本差别不在用韵与否,不在句子齐整与否,而在于句子结构即语法成分的对称。较之众多的浮泛之论,本文以较深的个人体验推动了文体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李淼兄以所译古田敬一教授《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见赠,快读一遍,受益非浅。诚如古田教授所说:自然美以对称为要素,因而世界各国文学中都有对句。但由于中国方块汉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使得对句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对称美、整齐美和音节美;因而在中国,对句艺术也特别发达,独具特色。其集中表现,乃是骈文、律诗和律赋。然而正象散文和古诗中往往有对句一样,骈文、律诗和律赋中,也都有单句。纯粹的对句艺术,乃是楹联,即通常所说的“对子”。古田教授在第一章第三节里提到了楹联,但此后则未专门论述(律赋亦然)。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对句艺术,除了骈文、律诗对句的许多讲究而外,还有集字、集句、嵌字等许多特有的讲究,其用途也更广泛。方块汉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叶,苏州府骈文名家辈出,前后相继,蔚为壮观,其中率先在骈坛自树一帜且号为大家者,乃是昭文邵齐焘。邵文“寻观往制”、涵揉众体,形成了以“于绮藻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奇偶相参、以气驭文,文笔简澹、节短韵长和长于叙议、兼擅写景等方面。就文学史影响来说,邵齐焘以其“自拔于蹊径”的骈文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清代骈文朝着更为广阔的道路发展、衍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唐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成就卓然 ,他们的赋体文学也应受到重视。两者的赋作具有若干共同特征 ,同时又分别在精神上和体式上呈现出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3.
古文今译的目的是再现古代作品的原貌,使没有古汉语阅读能力或阅读能力不很强的人能了解古文内容,以便学习和借鉴。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严格遵守古文今译的原则,准确而通畅地将古文的内容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4.
彭孙遹是顺治、康熙年间与王士祯齐名的著名文人,其诗词文赋风行海内,影响深广。晚年曾亲订平生作品为《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但由于政治和自身经历的原因,其诗风、文风前后有很大转变,他在编订全集时,必有所斟酌取舍,故而漏收了部分作品。今从清初别集中辑得其诗4首,文3篇。这些辑作,对全面了解彭孙遹的思想和创作,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南朝论体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多样,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纵论国家长治久安之计,或畅谈佛学理趣,或评述帝王为政之策略,或借论性命穷达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或抨击虚伪势利的世风,或赞颂先贤的高尚品行等。从形式上来看,诸文或骈或散,骈体论文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散体论文句式灵活多样,分析透辟,见解精深。  相似文献   

17.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作家汪曾祺散文中的主题思想与语言形式特性等方面论述了其散文的和谐美,即"揉"合民族文化的传统与"五四"新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追求,论述了"揉"这一特性在具体的语言艺术中的体现。这一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贯通古典主义与现代性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袁枚文章理论 ,主要有三方面 :( 1 )尚文。经学家与文章家之间 ,袁枚推重文章家 ;文与道之间 ,他特别强调文的重要 ;注重文章的美学价值。 ( 2 )务纯。提倡专务写作 ,以期精诣 ,所为文以纯而不杂为好。 ( 3)尊骈。在消除“骈散对立”的基础之上 ,提倡骈散并尊。其文章理论富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且体现出很强的“文学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的散文创作代表了 2 0世纪 30年代的最高水平。他的创作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是 :生活经历的变化与时代精神的感召 ;2 0年代散文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与鲁迅先生在创作上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