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显性与潜性语言理论把病句分为显性病句和潜性病句 ,运用修辞的四个世界理论和语言偏离理论论证了显性、潜性病句存在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界定并描述了显性、潜性病句 ,分析了显性、潜性病句的相互关系及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并从修辞预测学角度讨论了病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修辞的最高原则是得体性原则。在言语交际中 ,要注重语音修辞得体 ,追求语音的和谐美。要注意词语选用得体 ,力争最佳表达效果。要注意语言与大语境相适应 ,同大语境协调 ,体现宏观得体性  相似文献   

3.
修辞原则是修辞学界讨论较多的话题,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修辞原则进行了阐述。本文从语言建设的角度来探讨,认为修辞与语言建设关系密切,修辞应该遵循规范原则和文明原则,要发挥修辞对语言建设的作用,推动修辞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交言语是指在社交领域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成品 ,它具有表达目的明确、用词得体恰当、信息反馈及时等特点。在交际活动中 ,要遵循礼貌性原则、应变性原则和忌讳性原则 ,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仿拟格运用的得体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得体性是修辞的最高原则”,也是修辞应用领域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Grice认为会话是受规则或条件限制的,人们在会话时要遵循"合作原则"。但没有详细说明人们在会话时为什么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话语的修辞性(话语的象征力量)弥补了合作原则之不足。话语不过是话语修辞者(或说话者)根据其修辞目的和语境,利用多种修辞资源对其受众表达思想或进行说服的行为而已。  相似文献   

7.
诚信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涵、功能逐步扩大,它已不再是民事主体的一项守法原则,而更是执法者的一项司法原则,是执法者对社会、对私权者本人、对法律所负有的一项多方面的义务;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诚信原则的作用是不充分的、有缺陷的;它要求执法者正确认识和掌握诚信原则,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来正确、完全地实现诚信原则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技英语中以消极修辞最为常见,消极修辞不仅具有单纯的表意功能,而且在内容上、形式上、逻辑上及格调上分别赋予科技英语朴实准确、紧凑精简、严密清晰、恰切得体的本色美。翻译时应遵循适切、简明、连贯、庄雅的原则以再现科技英语之美,力求译文在保有原文风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符合汉语的审美与修辞习惯。  相似文献   

9.
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都是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语用学者解释诸多语用现象的主要理论。但是,由于它们还不能解释一切语用现象,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探寻语用的最高原则,提出了得体原则。文章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说明得体原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言语应重视遵循得体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违背言语交际合作原则是富于叙述模式创新的福克纳乐于采用的修辞策略。他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在两个交际层面上违反合作原则:一是文本外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交流层面,二是文本内叙述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层面。显性的违反准则揭示了作者过度保护交流合作的修辞动机,因为读者会在这种标记性的叙述行为中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获得作者预期的言后之意。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范畴,是一种人格、制度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人们安身立业之本,是市场经济基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塑诚信,建设诚信社会,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诚信功能,体现个人社会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合理实现利益均衡,不断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诚信立法,规范诚信法制社会,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激励,鼓励守信,惩罚失信,规范取信,给诚信以法律的定位.以德养诚,依法护信,德法相济,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商人的诚信传统与当代商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信"是做人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伦理渗透于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道德。道德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继承和发扬古代商人的诚信传统,对当代商业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诚信观念与网络信任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网络社会的信任危机日益严重。儒家传统的诚信观念倡导人们诚实守信、真实不欺,网络社会同样需要儒家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网络社会的生存之基,只有遵从诚信原则,增强自律意识,才能确保网络社会的净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所在。不守“诚信”,或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无诚信就无成功。财富品质的核心是诚信,诚信立业,诚信致富。诚信乃做人之根本,有诚信才有成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我国高职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标志,还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的基本准则。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很为严重的状况,通过对国内外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立高职生信用评判指标体系、个人诚信档案等措施,以解决高职生诚信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成人成才,成才必先成人,成人之基乃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他们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完成。本文从诚信本身的内涵、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现实舞台以及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四个方面阐述诚信在大学生成人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之本。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代的大变革和大国争霸,为欺诈肆行提供了社会条件;一次次上当受骗之后,华夏社会发起了反欺诈行动,诚信观念从中被实践、总结和提升起来。就国家层面而言,如何取信于天下和取信于民,是春秋时代统治集团中有识之士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他们反对短期行为,主张从长远处看问题,呼吁国家无论大小都要以诚相待,大声疾呼国与国之间的互信。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保于信”,“民无信不立”,信誉是聚拢民众的先决条件。背信弃义就会丧失民心,没有民众的支持就会失败。春秋时代所主张的个人诚信,基本内涵为个人对国家诚实守信与一般人伦上的互信两个层次。华夏社会赞扬诚实守信,谴责欺诈行为;呼唤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把守信看作立身的根本;“守命共时”,不做非分之想;要求人们“信不叛君”,守信“以卫社稷”,把守信与爱国联系起来。孔门师徒在总结这些观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取信于神明是春秋时代诚信观的另一个侧面,祭祀和盟誓都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取信于神”的旧瓶子被装上了“取信于民”的“新酒”。轻亵祭祀和肆意渎盟事件时有发生,鲜明地表征着华夏社会的主体性自觉,这是春秋时代诚信观念提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春秋时代的诚信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立身处世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也是竞争力。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是高校德育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道德诚信失范原因及标本兼治的途径等方面 ,对诚信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前提。应通过采取普遍引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诚信教育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家庭乃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高校诚信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儒家认为,在德性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德性的心灵根基.具体表现为:(1)"诚"是善的源泉;(2)"诚"是为善的持续动力;(3)"诚"是乐善的心理依托;(4)"诚"是道德教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