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值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安全。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政府必须担负起公共危机的治理责任。因此,政府迫切需要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寻求机制创新,以不断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构建公共危机问责机制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基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语境,通过对公共危机进行理论界定与类型梳理,提出两种主要的公共危机类型:诱发性危机和内源性危机。回顾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发现,近年来重大的诱发性危机有所减少但仍不可小觑,而内源性危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官员问责和体制问责两种公共危机问责模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善治"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当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政府危机公关,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同时发挥民间力量在社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处于危机频发期,而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还存在欠缺,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立多元立体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推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制度创新,以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国政府在确立危机意识的同时,必须进行适度的制度安排,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中的专家体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的来临,要求我们反思基于专家体制的决策风险及其发生机制。专家体制困境的重要根源在于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权力分配的结构失衡,因此,从结构层面上来说,专家体制的出路是走出“政治技术化”路径下国家中心主义的治理危机,纠正政治权力对决策过程的过多干预,通过建构国家治理机制、市场治理机制与公民社会治理机制之间的均衡治理网络,实现专家体制合理有效的权力分配。随着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确立,政府与科技、商业、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都在重新界定与建构的过程中,专家体制也在不断改变其决策行动框架,降低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应对公共危机的思路基本上遵循的是全能国家逻辑,该逻辑既与公共危机的特性不相符合,又过于简单,甚至扭曲了现代政府治理的制度特征,因而在危机管理的实践中成效不彰。本文立足于利益相关者分析,以汶川5.12地震为案例,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应对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应对思路就必须由全能国家逻辑下的政府单边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复合治理转型。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利益相关者间多元角色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与回应性。  相似文献   

7.
蒋楠 《国际公关》2015,(3):90-91
当洪水来临时,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开闸泄洪。当下经济步履快速推进,社会环境变动激烈而难以预测,各类信息喷涌倾泻又如螺旋状相互激荡,社会性公共危机的发生由偶发变成了频发,防范社会性公共危机成了当前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治大国若烹小鲜”,要预防和应对各类社会性危机,仅仅靠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是富有成效的。治理洪灾,筑牢大堤固然重要,而预先疏通河道、合理规划、引河入江海才是长治久安之道。预防与解决社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阻滞因素与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即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由单一政府向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媒体、公民等多元化主体转变的动态化过程。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有赖于公共危机治理各主体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预防、处理、消弭公共危机。实现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必须强化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意识,提升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能力,健全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9.
计划制度下形成的"国家简单化"思维和治理机制,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事项中生成了顽固的路径依赖.为了避免区域发展中循环往复的马太效应现象,根治区域开发中的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制度下必须对国家简单化的公共管理体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一种新型的分散治理机制.文章以粤、苏两省为分析单位,重点剖析了国家简单化管理在两省区域协调发展中带来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的中国进入到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时期,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公共事件,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不断提高政府治理危机的各种能力,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舆情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政治时代,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巨大挑战,也能为消除地方公信力危机提供契机和支持,进而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地方政府守旧行政思维、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和不及时、政府回应性不足和腐败不断滋生造成的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问题,提出需要转变行政思维和理念,规范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及时行政问责,建设责任政府,正确对待网络监督,完善监督体系,使网络舆情能为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管理与公信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责任的角度,通过对公共危机管理内容及政府公信力概念及评价标准的论述,以危机管理不同阶段和政府的言、行、果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和公信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和改善政府形象;有利于民众认同政府的危机治理政策;有利于民众参与危机治理。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处理方式失当;危机处理机构不健全;漠视民众的生命安全。在公共危机治理中重塑政府公信力应从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政府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公共行政的伦理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公共行政领域一直奉行事实与价值、行政与伦理的二分模式 ,存在着忽视伦理价值取向的“技术主义”倾向。通过对威尔逊 -韦伯模式的历史反思、公共行政性质的全新界定、自由裁量权的确定引入 ,可以发现伦理与行政之间并非存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完全具有相融共通的内在可能。伦理道德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维度和必然诉求 ,可从公共行政组织和公共行政人员两个方面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5.
行政生态存在的重大理论缺失使其难以有效指导公共行政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属于代际公平的范畴,从共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政府管理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推行生态行政。生态行政是对行政生态的修正和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生态行政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面对危机,政府必须加强危机管理。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危机预警、危机救治、危机评估复原三个部分。这次SARS事件暴露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危机管理体系的欠缺。我们应把握SARS事件带来的机遇,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大多由公共政策来推动,如何利用良好的公共政策应对出现的危机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突发性危机的解决和管理来源于运行高效、配合紧密的危机管理机制,所以有必要研究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处理公共危机时现行政策制定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善后期中的国家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中,危机善后管理与其它阶段同样重要.在政府应对危机过程中,因其过错或违法行为而造成社会或公众损失,应开展国家赔偿.这应是危机善后中的重要环节.但在此方面,目前我国危机应对中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待完善.从国际经验看,对危机应对中政府违法、过错导致损失进行赔偿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国家赔偿责任的豁免与限制,二是国家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三是国家赔偿责任范围的扩展及国家赔偿理论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的危机应对中的国家赔偿责任应主要涵盖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违法行使或滥用行政紧急权力的赔偿责任;二是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赔偿责任;三是危机处置中的事实行为因过错而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其四是公有公共设施或技术性设施导致损害而引起的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时期行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高效、公平、廉洁、开放的公共行政系统 ,为此必须抓好行政权力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三大主要任务 ,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不断增强政府的活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在旅游危机中的"蝴蝶效应",表明其是对危机高度敏感的产业。在系统地梳理中外危机管理研究的状况基础上,结合新世纪的旅游危机形势和系列旅游危机事件,从分析旅游危机的内涵、类型、特征和影响入手,选取旅游危机管理体系中行为主体核心——政府为切入点,全面归纳了本世纪政府旅游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分析了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旅游危机管理的缺陷,提出我国政府旅游危机管理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