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技术变革是推动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变量,技术逻辑构成了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理论解释。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技术变革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文化技术变革催生文化新动能,解构并建构新的文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字文化技术则是人类文化技术史上的又一项关键技术创造,推动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某种意义上开启了文化产业新时代。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趋势呈现“机械复制—数字复制”的生产变革、“静态文字—动态影像”的业态变革、“真实空间—超真实虚拟”的空间变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建构一种与数字文化技术相适应的新文化经济。这种新文化经济在发展目标上导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生产资料上寻求传统文化的创新回归,在生产方式上倡导消费创造生产,在生产关系上构建新的文化交互关系,持续重塑具有强大包容性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技术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研究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边界、形态与特性、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就目前文化产业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千年未遇之大疫情背景下,世界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逆势快速发展必然促使中文和中华文化快速走向世界。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开启了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行业生态,催生了中文教学模式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已经起步。国际中文教育包括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国外的中文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和海外华文教育三大组成部分。国际中文教育主要包括八个研究领域,即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对中文教育的影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三教”问题,项目管理,典型案例,中文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技术应用等。问题本位研究法、全球视野比较法、整体系统分析法是与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高度契合的三种原创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调控。只有构建与世贸规则相适应且又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政策,中国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才可能发挥出来。而要做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有机互动,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包涵了对产业的治理。文化产业规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对文化产业规制的研究,大多是对已有法律法规的解读,须进一步从规制机制原理法治文化经济的高度深化研究。文化产业规制折射出国家文化经济制度、国家社会体制结构、国家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产业规制主要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干预文化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刻的要素,是文化之魂,中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产业规制的关键环节,文化企业绝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化产业规制面临着促使文化产业顺应贡献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机遇与选择。《文化产业规制学》应面向世界文化产业,把体系建构与问题研究有机结合,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前瞻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交通运输的阶段性迈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关键问题,为交通体制规划与创新提供理论的引领与支持,解决政府、企业在交通决策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法和FSO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回顾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发展,总结了1949年以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阶段论,构建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从功能、结构和运作3个维度符合社会经济协调和友好发展要求的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贯彻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掌握好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注重交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为交通强国提供绿色驱动力;只有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推进规划、映射、弹性机制的绿色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被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之后,对它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边界、它自身的理论范围以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主题、主线、核心概念等都要加以科学界定。从而才可能确定其理论地位和学科意义。本文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龚永新教授长期致力于茶文化产业理论的体系构建与思想阐发,指导三峡区域茶叶企业的发展.其新著《中国茶产业发展新论》一书,从茶文化角度审视茶产业,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诠释,建立起以茶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析体系,填补了目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理论专著的空白,具有引领茶文化产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链的研究脉络,立足“价值链—技术链—企业链—空间链”的研究框架,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规律与路径,分析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进一步区分“宽带中国”试点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园区和智慧城市分析发现,政策工具试点地区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更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时代机遇,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实现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热潮基于建构国家电影品牌的战略设想,它曾受到文艺研究“中国学派”的启发,“中国动画学派”和“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学派”则从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构两个层面推动了其建构进程。学界目前主要从三个层面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概念内涵界定(核心);理论体系建构(关键);创作体系、学术共同体和教育体系的建构(基础与保障)。未来,学界还需开拓新思路,在学术史视域下拓宽“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路径与范畴。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首次对“文化”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全面阐发的重要时段,标志着毛泽东唯物史观的成熟和完善。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概念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一是文化具有独立性,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生成发展规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意识形态是其核心内容;三是文化作为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形成确立的“文化”概念有其特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推进和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提出了“中华文化”、“文化创新”等新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等新观点,首次创造性地把意识形态纳入了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并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论述带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我国现阶段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行动纲领,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彰显了“文化”的革命力量,凸显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国家特色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养料,文化冲突使其彰显了创新理论品质,其科学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扬弃的理念,建设中国化文化创新机制,完善实践机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构建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群体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岷峰  张惠 《南都学坛》2012,32(2):120-126
文化与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杠杆,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轨迹、特征、成因及存在特殊的问题。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现代文化产业逆势而上,而在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多维视角对文化产业群体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创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将是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任务:制定详尽化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创建专业性的金融组织支撑模式;搭建多元化的金融运作支撑平台;完善文化产业金融要式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既是一条内河经济带,也是一条内河文化带。促进长江文化产业连片发展是新常态下建设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突破口。而从文化和科技融合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的科技传导机制问题,是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内文化产业连片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科技传导黑箱模型,发现科技创新主要是通过作用生产力要素、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市场竞争等中介变量对文化产业施加影响。为了促进文化产业连片发展,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应协同创新、抱团创新,着力构建文化产业技术的跨域创新联盟模式,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跨域培养模式,以及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的跨域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认为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性;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代理成本是企业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导向出发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应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2022年出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著作、蓝皮书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2022年文化产业研究聚焦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消费升级等热点主题,其中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化元宇宙研究成为学术爆点,反映了学术界对学术前沿、产业发展和产业新业态的广泛关注。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企业和园区、地域文化产业等传统议题上,学者们更加关注概念拓展、研究视角、统计分类、新业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文旅融合等问题。文化产业核心区学术期刊群基本形成,学术会议重视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2022年文化产业研究主要存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重视“文化属性”忽视“产业属性”、文化产业年度报告缺乏详实的统计数据和深度产业分析、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成果数量少、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缺乏案例总结研究、对文化产业政策关注度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应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研究、加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以至全球的发展日益将对人的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考量提到了核心议程,但当代社会发展对生活理论的需要与生活概念的不成熟性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人们往往在未经反思的前提下使用着并不确切和不完整的生活概念,因此“生活是什么”的问题成为待解的重大课题。中国学术的话语权的重要体现是对重大范畴概念的定义能力上。本研究在突破西方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从生命、活动、社会性三个向度揭示了整体的生活概念的内在规定性,认为生活是由个体所承载的人的特有生命形态的社会性存在、展开、实现形式及意义追寻的行动体系,构成了一切社会事物的本源和本体。文中还在同日常生活、日常性概念的比较中进一步揭示了生活概念的整体结构和特性,论述了生活范畴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石性概念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学理支持作用以及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范式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概念阐述、面相展示、根本遵循、价值含量为思想逻辑,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党的二十大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阐述,为理论体系构建奠定逻辑基础;以五大特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面相展示,形成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以九条本质要求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遵循,确立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的价值含量,昭示理论体系构建的世界意义。完整的理论架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对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精神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