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雕塑作品的多种类型,也具有了各种各样的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功能、文化与社会功能等方面。主题雕塑的题材、形式等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只有雕塑与这些影响因素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雕塑在城市中的社会、审美、文化功能,得到社会认可,成为优秀的环境艺术作品。研究柯尔克孜族主题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创作的思维方法,旨在为柯尔克孜族主题雕塑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一带一路”建设中广东区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东区域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情况总体较好,但城市之间差距较大;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迫在眉睫,广东21个城市中,经济、社会与环境三大子系统均衡发展的城市1个,某个子系统发展指数滞后的城市6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滞后的城市14个;珠三角地区各城市协调等级全部属于协调类,从协调度评价结果分布来看,已经形成梯度发展的态势;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和韶关都市区协调度和协调类型明显逊色。依据此结论,论述了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落实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的政策,各区域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调整发展,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城市协调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城市经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经营机制应体现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在经营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好城市经营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社会、医疗教育、垃圾处理、市政、能源和环境)与经济结构结合,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南昌市2007-2016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由低度耦合向高度耦合转变,由不协调期过度到磨合期,由经济结构滞后型发展到生态环境滞后型;南昌市生态环境各指标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大,同时其综合测度值增长百分比按照反比例函数呈周期性变化。最后,讨论了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耦合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如何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协同发展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澜沧江水电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水电开发必须与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水电开发、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西部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固有的原生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次生环境问题,对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圈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协调好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乌鲁木齐昌吉经济圈为例,基于区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分析,重点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成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为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圈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得体合宜的店面设计不仅仅是对商品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应该与所处环境相协调。店面设计应与街道文化、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等外部环境相协调,与内部环境相统一,店面形象应与商品特点相适应,从而准确传达商品的信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之所以没有使西部致富,原因在于它与西部经济之间缺乏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有鉴于此,我们在确立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经济建设与经济环境的协调互动、产业布局与比较优势的协调互动、城市经济与乡镇经济的协调互动以及高科技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协调互动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刻画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建立了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PESR—C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宁波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研究表明:1997——2007年,宁波市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各个方面,牵涉到诸多利益的协调,探讨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从而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引导城市持续增长,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改善和解决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新阶段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垃圾污染严重、乡村绿化综合效果不佳以及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关注民生发展的角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绿色宜居村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增强,从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在现实中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气候环境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构成双重掣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这个抓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判断城市是否宜居、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据。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盐城市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也逐年提高。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对2007~2011年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加权和计算,结果显示:沿海开发战略实施初期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处于相对低的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欠协调,人居环境在改善过程中呈现波动起伏j但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要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达到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指标的变化阐述了新的社会发展观念 ,同时分析社会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以及当今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指出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城市建设 ,必须走协同发展的道路 ,并探讨了协同发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以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为例,采用类比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是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以及舒适、安全、快捷的公交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明显促进西安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创建和谐社会时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选取了评价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典型指标;最后以2005年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说明指标和评估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基础设施的成功对于城市规划、社会稳定以及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性高,且由于其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风险因素多且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基础设施不可操作性风险在系统内部的传递效应。本研究旨在将这一复杂的风险形成过程加以描述,并对其传递效应进行结构化分析。首先,基于风险形成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基于公共基础设施之间关联性的风险传递现象,其次基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公共基础设施不可操作性风险传递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性。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于管理者在公共基础设施不可操作性风险联动防范措施的制定方面有借鉴意义,同时对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可操作性改善也可以起决策性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