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20年,心理学的有声思维方法(TAPs)开始应用到翻译学,以研究翻译思维过程,但是该研究一般都是针对翻译学习者,至今无人对自译者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研究以林语堂自译的《啼笑皆非》为个案,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提取数据和实例,结合相关文本和史料,用描写方法分析其翻译过程。初步研究发现:这些思维数据和实例,也可以如TAPs那样,分为自我描述、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现三种;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整体策略与其翻译观以及普遍翻译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在局部策略中有鲜明个性特点,这可能正是译者之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双语语料库主要有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和对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两种形式。平行语料库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应用文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属于专门用途全文语料库,目前规模约200万字/词,中远期规模为600万字/词。建成后,将主要用于4个方面的研究:语言与语言对比研究、应用文翻译研究、翻译教学研究、资源提取与机器辅助翻译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观照下对翻译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翻译的本质出发,将翻译视为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或交际活动,摆脱传统翻译研究者偏重于“译”的方法,将翻译过程纳入传播学的框架,从而可以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作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一直很重视翻译史的研究,其独特的描述性眼光和文化研究视野,使翻译史研究摆脱了机械教条式的分期研究模式,把研究者的目光从翻译过程本身投射到与翻译有关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和领域上来。文章从翻译史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巴斯奈特翻译史观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巴斯奈特翻译史研究的文化视角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译是把翻译成目标语的文本又重新翻译成源语的过程。作为一种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回译有着非常实际的用途,但是很少有研究者探讨回译在教学中的价值。本文将再次审视回译在应用文本翻译教学中的价值,探讨回译作为特殊的翻译教学策略可以在应用文本翻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运行的法律法规汉英平行语料库在国内未见先例.文章介绍了该语料库的功能、创建过程和经验.该语料库的成功运行将为法律语言研究、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参考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籍翻译的现状是研究者多,成果多,但创新少.“四书”、“五经”翻译研究的多,其他典籍少.民族典籍翻译与研究蓬勃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以下四方面:思想类典籍需要新的切入角度,文学类典籍需要研究文学性,典籍翻译史急需梳理,对外传播要有新的路径.因此,在未来的翻译与研究实践中,国内外翻译家和翻译研究人员应多沟通、多交流,进一步厘清译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多借鉴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模式,拓展对“大中华文库”的研究,多建翻译团队.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外宣翻译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法论, 研究方法以经验式、散点式的评论为主, 研究结论和研究结果缺乏深度和全面性.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述了外宣翻译对于我国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性,总结了迄今为止外宣翻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外宣翻译研究的五个维度,以期能够促进外宣翻译研究方法论发展,为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翻译理论研究中最复杂并且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戏剧翻译研究在近年来已引起不少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角度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文章将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引入到戏剧翻译研究中,通过分析《雷雨》英译本中戏剧对白翻译的成功例子,探讨了译者在译文中通过直译、类比替换、句式转换、文内增译的具体策略来尽量保留原作戏剧对白中的会话含义,使目的语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与原语观众相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7.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20.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