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研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期进行IPO的概率,但是经验丰富以及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具备这样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及其特征并不影响样本企业在短期内的择时行为,这表明IPO择时更有可能是一个基于中长期预测的规划过程.综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经验丰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IPO成功率,并且在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的时期上市.  相似文献   

2.
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使得IPO抑价(即一级市场股票发行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总体水平仍较高。IPO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我国企业来说,顺利地实施IPO不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通了道路,就现阶段而言,IPO本身已经为企业带来了充裕的资本。2003年我国发行市场的融资结构中,新股融资占市场融资总额的55%,远远高于其他融资方式(可转债、配股和增发)。由于融资规模由发行股票数量和发行价格决定,因此,发行价格是影响IPO能否顺利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属性(国有和非国有)与公司股票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的分析不同,本文主要是从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股票定价过程来分析这个问题,原因在于以往的分析往往以托宾Q来代表公司价值,而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市公司部分股权非流通的情况下,以托宾Q代表公司价值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1.本文研究思路。鉴于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能流通的情况下,用托宾Q表示公司价值具有内在缺陷,本文将从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来研究公司股权属性、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中,公司价值的确定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是确定股票的发行价;第二个是公司股票发行后在二级市场上市所形成的价格——首日收盘价。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两个定价过程中,不同的股权属性与公司治理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中国上市企业(包括国有上市企业在内)IPO的实践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IPO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包括一级市场发行抑价问题,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日超额收益问题,国有企业IPO上市后效率和盈利能力恶化问题等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大量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探索中国股票市场IPO问题存在的主要成因,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勇 《经营管理者》2009,(3X):124-126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无效的,理性管理者面对无效市场时将会进行市场择机,即利用暂时的定价错误,采取合理的融资决策,在股价高估时发行股票,在股价低估时回购股票。本文采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检验方法对IPO筹资额与市场市值帐面比率(MBM)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从市场总体角度上我国IPO过程存在市场择机行为,从实证上支持了市场择机理论。  相似文献   

6.
尽管餐饮行业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但上市的餐饮公司仅有8家。最近,证监会制定并公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由此,餐饮行业IPO断档情况或将改变。但需要看到的是,《指引》直接戳进餐  相似文献   

7.
境外上市企业在国内融资的可行性与主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石化、华能国际、海螺水泥、江西铜业、深圳高速等一批境外上市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成功发行A股 ,境外上市企业回国内证券市场融资已经成为一种市场风气。那么 ,境外上市企业在国内融资的可行性如何 ?主要存在那些障碍 ?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一、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现状(一 )研究对象界定境外上市也称海外上市 ,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并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境外直接上市 ,是指企业作为境内法人 ,直接申请到境外证券交易所发行供境外投资者买卖的…  相似文献   

8.
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即新股发行定价低于新股市场价值,表现为新股发行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大量的研究发现:成熟市场的发行抑价程度低于新兴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这表明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更接近市场价格。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股票市场,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剂。鉴于此,各国风险投资者把资本不断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以求获取高额回报。但是,风险资本能够成功退出是风险资本获得高额回报的前提,也是风险资本实现时间和空间上再循环的保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加快,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也越来越多,逐渐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目前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发行股票(IPO)、兼并收购、回购和清算四种。其中,IPO和并购已经成为风险资本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本文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方法,结合风投在创业板市场上市退出的实例,运用绩效指标和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分析对IPO退出绩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IPO的抑价问题是金融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在2004年4月8日至2007年5月1日这一期间IPO上市的200只股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提出新股定价应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为基础,结合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并分析了影响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该选择怎样的上市路线?2009年5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创业板市场开启在望,对主板和中小板望洋兴叹的众多中小企业跃跃欲试,备战抢滩创业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地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成熟证券市场IPO抑价。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202家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有市场短期投资、跟风投资的投机氛围浓厚以及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是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金融异象之一,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形成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对于我国特别异常的IPO抑价现象,国内学者还从发行制度进行研究,认为股权分置、价格及市盈率管制等因素是我国IPO抑价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国内外IPO抑价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12,(9):8-8
“舌尖上的中国”之困 尽管餐饮行业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但上市的餐饮公司仅有8家。 最近,证监会制定并公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由此,餐饮行业IPO断档情况或将改变。  相似文献   

16.
黄张凯  徐信忠  于鹏 《管理世界》2005,(12):162-165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同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不论在规模和制度方面,还是在监管体系和运营效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转轨经济的特征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不完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学的学术研究尤为重要。金融研究回顾和展望系列将对金融学主要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尤其就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章和书籍进行评论,同时指出每一领域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可能的将来研究方向。系列将对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中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资本结构、公司治理、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我们希望这一金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系列能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博士生和年轻老师提供一份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IPO定价存在的问题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企业为了募集资金,以上市为目的,面向不特定的公众投资者第一次公开撕亍股票的过程。我国开启创业板虽然为高新技术产业募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鹏飞  隋聪 《管理科学》2023,(2):116-132
分红权作为投资者的基本权利,对投资者尤为重要,但一些上市公司的非理性分红行为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侵害。为此,证监会于2011年提出IPO股利承诺制度,要求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对上市后3年的股利分配做出自愿性承诺。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控股股东在上市前取得的股份在上市后3年内不能自由流通。基于这样的制度背景,以IPO股利承诺制度的推出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IPO股利承诺制度的投资者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检验政策的传导路径。选取2006年至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IPO股利承诺制度要求披露的、控股股份无法公开流通的两个“3年”特征,将上市不足3年的公司作为实验组,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PO股利承诺制度存在两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方式,可归纳为增加收益和抑制掏空;该制度显著降低了实验组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是因抑制掏空效应较强所导致的,不代表制度失效;政策效应在国有公司中表现为增加收益,在非国有公司中表现为抑制掏空。进一步检验发现,随着公司上市年龄的增加,政策效应出现衰减,在上市满3年后彻底消失。并且,股利承诺力度与上市后的股利...  相似文献   

19.
新股上市后盈利能力下滑及募集资金使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盈利与成长能力的角度考察中国A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前及发行后的长期基本面特性,以及IPO市场基本面的动态变化.发现A股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在IPO之后显著下降.在对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长期的追踪与分析后,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入不足和投向变更可能是造成A股IPO长期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借壳上市数据检验了影响中国企业上市路径选择的因素。以往文献发现较差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借壳上市而不是IPO上市,然而本文发现中国借壳上市的企业无论在上市前还是上市后业绩表现均显著好于IPO企业,即更好的企业选择了借壳上市而不是IPO上市。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这些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原因。本文发现选择借壳上市的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在IPO管制下,借壳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更快上市缓解融资约束,同时有效利用市场择时降低上市成本。最后,本文排除了会计信息质量、信息不对称等其他对企业上市选择的竞争性解释。面临融资约束的优质企业选择借壳而不是IPO上市,说明中国现行的IPO审批制度对企业上市的筛选是缺乏效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