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际上争论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本人是否放弃了这一概念?它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这是当前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由于牵涉到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怎样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国等东方诸国的历史及其国情等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在这块园圃上已经收取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岐见,有些未解之谜尚待人们去进一步弄清。本文拟在对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作一简略回顾的基础上,谈点对推进研究的不成熟看法,以期作引玉之砖。 首先谈谈“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缘起。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开始注意研究东方社会问题。马克思1853年所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亚洲式  相似文献   

3.
胡曲园教授在《从〈老子〉说到中国古代社会》一文中,向学术界再次提出和论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是难能可贵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凝聚着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年长期挥索的思想结晶;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论。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指原始社会还是指奴隶社会,究竟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至今都还是争论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古史纲》编者勇于探索,提出了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见解。编写小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指原始社会,并且说这是“马克思十分明确的断定”。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为原始社会,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这种见解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这就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原始社会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5.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可逾越的前提。如同一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我们看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他们所提及的东方、亚洲都是些地理方位名称,涉及的印度人、埃及人、腓尼基等古代民族,所指的是东方民族,还没有提及东方公社、亚洲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还没有见到东方型或亚洲型等一类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科学与否,即马克思是否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内容;三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本文试就近10多年来相关论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状况进行梳理,对如何运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要严格划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贡献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恩格斯对认识论的贡献时,必定要同马克思的贡献联系在一起来谈。恩格斯谈到他在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时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广泛兴趣,也产生了众多的争议。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了三次大的讨论。如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态度经历了从"回避"到"回归"的变迁。无论是前期的"回避"还是后期的"回归",可以说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理论,是探索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统摄下观察齐家文化分期、玉礼器的出现和用玉制度的产生、表现权力的权杖、陶器重大变化、占卜和祭祀系统、作物栽培等问题,可以看到齐家文化是甘青地区的一种早熟性文明,是中华早熟性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实例,古代中国即属于马克思世界古代历史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亚细亚的历史"和"早熟的儿童"这一类型,"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诸种历史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表现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提出、发展到最终放弃前后不过20多年时间,但是,围绕着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迄今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力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建立,经历了其萌芽时期,产生时期,创立时期。本文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巨著《剩余价值理论》,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建立过程,提出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基本创立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志。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九年一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恩选集》2卷第83页)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要严格划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贡献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思格斯对认识论的贡献时,必定要同马克思的贡献联系在一起来谈。恩格斯谈到他在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时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  相似文献   

17.
“苏东问题”的发生和我国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马克思基于对俄国村社结构的研究而提出的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更成为理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俄国村社结构的理论创立的背景和过程,概述了马克思“跨越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学术界近几年就马克思晚年研究俄国村社结构和东方社会形态而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试图解答国际共运所遭遇的挫折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东方国家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必须与西方不同 ,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而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 ,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也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理论成为 2 0世纪最尖锐、最持久思想争论焦点的原因。作为东方社会很独特的一种现象 ,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现时代亚细亚生产方式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正是试图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市场经济的阻碍和促进两个方面 ,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发挥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传统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奴隶制度的论述》等几篇拙作已经说明:马克思提出的“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不仅存在于亚洲,也存在于欧洲,是原始共产制生产方式解体后古代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产方式,希腊、罗马也不例外;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是在进入“亚细亚生产方式”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恩格斯曾多次声称,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发现的。但是,纵观恩格斯一生的理论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不仅同马克思一起共同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而且(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后)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各个方面,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