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文本并列起来作比较而不用顾及它们的先后顺序和历史关联.运用互文性相关理论解读易卜生的<小艾友夫>和凯特·肖班的<觉醒>可以发现:这两个文本在对各自女主人公即吕达与埃德娜的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互文性的关系,两者在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选择抗争的方式等许多层面上具有互文性,后者形象是对前者形象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本互文性的分析可加深我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想象与联想的方式对文本重构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语类互文性、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功能互文性的研究也为翻译的文本重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作者的"影响力"和语篇的"原创性"的传统观念,认为每个语篇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读写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互文性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和写作意识.Fairclough将互文性分为"显性"互文性和"构成性"互文性.本文主要讨论"构成性"互文性,即结构性互文性、语类互文性、主题或话题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易位"理论.从内部互文性的角度对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进行了解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四个文本之间互文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小说主人公布王奥妮心理发展的分析,以探讨这部后现代文本的不稳定性:心理上的不稳定使得布里奥妮不断否定和颠覆自己的作品,不断尝试通过对旧文本的改造建立新的文本,从而推动她的赎罪心理的实现和这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的<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能指进行文化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制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互文性泛指一个文本对其他文本的指涉现象,是语篇形成的一个基本特征.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过程,模因是互文性得以发生的酶源.本文从模因论和互文性视角,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表达"…门"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门"互文性的模因特征、类比效应及其激发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12.
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广告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译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行的两种互文翻译策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一是采用蒙太奇式的组合;二是迎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彰显着愈来愈强的可行性。不论是从广义的对翻译活动的认识、阐释与批评,还是到具体的对翻译文本互文指涉的探求,互文性理论之于翻译研究都有着启迪性的意义与作用。对此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重点探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译者作为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即文本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派生的关系,是理解和识别一切文本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及时性的口译而言,对原语的正确理解是忠实译语产出的重要保证。口译没有当下查阅资料的时间,但口译译员可以通过文本的互文性对前文本进行回溯。因此,译员应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以确保口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身体的角度对小说<青春之歌>及其衍化的同名电影进行互文性探析,认为身体在这两种不同传媒文本的游弋中被更为强烈地意识形态化了,因而更远离了身体自身及生活.  相似文献   

16.
顺应以读者为中心的公示语交际翻译策略,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遵循关照公示语语言特点和特殊文本类型的传意性原则、互文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和移情原则,力求语意全面准确、表达规范互文,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关照读者情感,实现情感相宜,保证移情适度。公示语翻译可采用借译、仿译和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具有交互式、虚拟性、多媒体特征。它的共生性、易变性和实时交际性,以及互文活动中文本信息的断裂与缺失,无不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解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文本独特的互文性,不同的文本建构起大不相同的话语强势,有的话语在网络中才更方便地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这又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译过程就是作者通过视觉刺激提取意象图式,在源语文本辅助下建构译文语篇的过程。自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互文语境高度融合使得本源文本得以再现,因翻译导致的信息冗余和流失程度降低,两种文本在语义上的对等度大大提高,互文性与超文性特征更趋明显;作者与译者身份的重合导致译者受到原文本的束缚降低,译者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20.
批判话语理论中,新闻文本被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布道坛和社会权力的竞技场,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文本以互文方式相互投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新闻文本的互文性颠覆了文本的封闭状态,文本自身及其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与周边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以文本间的互文性为入口,研究网络空间中新闻话语秩序的建构过程和建构方式,是利用互文性对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