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种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科学小说的选材顺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交际语境,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了汉语世界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翻译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当今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全球化"过程中,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传统语文学阶段对于翻译"媒婆"论的比喻受到了历史的批判;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翻译与媒婆在交际功能上有其一定的相似性,依然有其积极的因素,可以为翻译的发展给予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出发,分析观察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培养学生注重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能力进行探索,为如何得体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的障碍提供可行的翻译策略。"地球村"人类共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扩大,经济随之蓬勃地发展起来,许多领域越来越急需大批的翻译人才。这些成为笔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解决翻译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翻译教学的影响,以达到翻译"意义相符"、"功能对等"的目的,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多种选择,而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来决定的。翻译研究应注重翻译过程的交际互动,要根据翻译要求布局谋篇,根据功能选择三大文本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的语文化背景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根据交际需要而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该理论对公示语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阐释性,一方面公示语翻译提出了统一的目标,一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和费语言层面各个因素的顺应过程和顺应机制,为我们正确翻译和实现交际目的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说目的论对各类文体翻译的普遍适合性还有待探讨的话,那么对于交际目的明确的商业广告的翻译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经验证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不影响文化翻译的"可译性"。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是基于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翻译学理论。该理论着重从语言功能、语言维度、语言重点等方面探索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及目的,在该理论指引下的文本类型、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和目的均有其特有的视角及功能目的。其主要观点是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翻译应该采用"顺应"策略,以期对译文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电视剧《甄嬛传》海外版翻译进行解构与分析,以期突破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瓶颈,探索中英文翻译学的基础和支撑,促进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准确与功能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强调译文要符合其在目的语中的交际目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英文船名的汉译应以目的论为依据,并根据船名的交际目的和功能,由译名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英文船名汉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和翻译实践从全新的角度做出了合理的诠释。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被看作是特殊形式的交际。本文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分析了习语的各种汉译方法中关联理论的运用:以关联为原则,以交际为目的,重视认知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和翻译实践从全新的角度做出了合理的诠释。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被看作是特殊形式的交际。本文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分析了习语的各种汉译方法中关联理论的运用:以关联为原则,以交际为目的,重视认知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与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探讨了五种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在翻译时,根据"顺应论"既要进行语言语境顺应又要进行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4.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合肥市电视新闻翻译初稿材料,剖析了导致新闻翻译出现"此非彼"现象的原因:一是对原稿的理解有偏差,二是受原文束缚;并以新闻词汇"代表"等为例,分析交际翻译理论在汉语新闻英译中的应用。从文本类型、读者、翻译目的三个角度提出"此非彼"的规避方法,一是译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二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及时更新语料库。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次明示一推理过程.比喻性语言作为交际过程中意义较为隐含的"推理刺激物",在翻译时其意义应是最佳关联下的隐舍与明示的辩证统一.对于比喻性语言翻译来说,隐含是手段,明示是前提,最佳关联是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根据顺应论,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语言的选择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广告翻译中的顺应主要表现为语境顺应,包括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广告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语境因素,采取"多维顺应"的翻译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顺应消费者需求,从而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8.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不可避免也是两种文化的的交际活动。文化差异固然存在,翻译作为交流的手段,无论采用何种翻译手法均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在以交流为目的的翻译中,没有绝对的不可译性。一切不可译性在翻译过程中事实上只是某种程序上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决定方法--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从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两个方面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给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它使我们不再片面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是语义、语用和文化信息的载体,其翻译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称谓语的翻译须立足于称谓语的交际功能,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环境。因此,本文引入语境假设的概念,分析英汉称谓系统的差异,根据信息本位的需要,分别采用了语义、语用和文化三种照应的翻译处理方法,探讨在称谓语翻译中减少以上三种缺失的方法和对策,尽量减少对目的语读者造成的不解、曲解和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