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认为,当一个或几个有洞察力的批评家根据当时最受崇尚的文类来定义文学的本质和地位时,一种原创诗学就发展起来了。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摹仿—情感的"(mimetic-affective)诗学;日本和中国的诗学是以抒情诗为基础的,是一种"情感—表现的"(affective-expressive)诗学;世界上没有一种诗学是建立于叙事文学之上的。中国原创诗学是《诗大序》。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为何中国原创诗学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上,并认为《诗大序》之前的古代诗论,特别是孔子和司马迁的诗论,也是中国原创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迈纳通过他的<比较诗学>建构了一种跨文化的比较诗学体系.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对三种基础文类,即戏剧、抒情诗和叙述文学的研究,由于不同的基础文类处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因此,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比较诗学必定是跨文化的.跨文化比较所带来的价值判断、评判标准等问题可以通过相对主义加以克服,但相对主义仍然是有缺陷的,我们可以借助某种稳定性、确定性和科学性,走出相对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经典叙事的诗学研究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整合不同文类,立足本土文化语境,大禹叙事涵盖两个诗学结构,即善恶对照的伦理身份结构及有限变异的形态结构,以此达到修辞指向的可靠性,完成大禹伦理身份符号化的目的。大禹叙事由外在的诗学想象、内在的理念表达及隐性的空间拓展构筑起以农耕文明为底蕴的诗学生态,呈现重民本、求大同的中华审美风范。面对复杂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及诗学生态的改变,大禹叙事借由遗产、表演、景观三种叙事形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常生活审美转向与时代精神引领多重路径影响下进行诗学实践,激活了大禹叙事在当代社会的叙事活力。大禹叙事是中国本土叙事话语的典范,对其展开诗学研究能够为中国式诗学理论的发展及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全球性语境下的比较诗学意识和拓展维度为参照,从基础“文类”和“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厄尔·迈纳对比较诗学的阐释无疑便另具深刻意蕴.它势必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建构体系中的得与失视境的探寻提供突破性的认识、借鉴和有益的启示。揭示此点的同时,旨在透过厄尔·迈纳对“文类”与“相对主义”两大概念进行暗合性的梳理、阐释和涵括。激发当下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的汇通性拓展和开放性观照,显然对比较诗学的未来探讨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兴会”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心)与客体(物)偶然突发的交流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的审美体验。“兴会”有着重要的诗学价值,是中国审美主义诗学的重要理论范畴,也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方式的显现。“兴会”对中国现代诗学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其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诗学重构中有着重要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诗学:一种立足于作家创作的诗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诗学作为一种立足于作家创作的诗学形态,是指创作者体现在其文学本文中的诗学意图和诗学观念。这种诗学观念并不表现为逻辑化的体系形态,而表现为活生生的创作律法,它是理性诗学的原初形态。在诗学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对本文诗学进行重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一方面服务于作家的创作,另一方面又可以恢复理性诗学的诗性。重视本文诗学的研究是走出诗学困境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论台湾现代诗的"抒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了台湾现代诗的诗学理想.认为台湾独特的时空语境、诗人“知性”精神的自觉,创造了台湾现代诗独特的“抒情”诗学,产生出区别于中国传统抒情诗的新人文抒情形象与抒情策略、方式.  相似文献   

8.
:成仿吾提供了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浪漫诗学。这种浪漫诗学的内容大致包括 :情为本体的文艺本质论 ;“全”“美”统一的文艺特征论 ;救治社会、解放人性和感发心灵的文艺价值论 ;以积极浪漫主义抒情表现为原则的文艺批评论。成仿吾的浪漫诗学是时代潮流、个人生活、外来文艺影响多种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厄尔·迈纳率先开展了比较诗学的研究 ,他的《比较诗学》是世界“比较诗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他从文类展开比较 ,进而提出“原创性诗学” ,以此来观照世界各大文明形态的诗学 ,找出各自的洞见及盲点 ,从而揭示出了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但他又努力驱除由此引发的相对主义 ,力求建构具有世界性的诗学话语  相似文献   

10.
以斯蒂芬·格林伯拉特为代表的“文化诗学”的出现相对于西方的其他学术派别似乎蕴舍有更多的学派之间的倚靠关系,因而显得难以归类.但究其本源,从“整体性”、“真实性”、“合法性”这些基本理论层面进行考量可看出“文化诗学”与“古典诗学”的相通之处.大体上“文化诗学”走的还是传统诗学一路,特别是对大众性情的关注,使得文学活动更能找到生存合法性的根据.谈论“诗学”实际上就必须纳入“文化”视野,突显出“诗学”政治化的趋势.当然,在现代语境中,“文化诗学”还是实践出了一些新的诗学内涵.尤其是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对传统艺术真实观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这一切,特别是“诗学”因其“泛文化性”而走向人类学的表现对富有诗论传统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这是一部系统整理古代诗学理论、建构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是作者经过近 2 0年的学术积累、思考、升华而撰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在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和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诗学的体系化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中国传统文论走向现代、服务现代、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重“史”的优良传统 ,鉴古知今 ,审时度势 ,治学必先治史是古代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古代学术的重“史”观念也渗透到古代…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的诗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部分,他对“诗”的认识与其对“道”的体认具有基本一致的向度。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冯友兰诗学进行梳理。首先冯友兰认为诗是与情感相关的,诗所写的是具体的情感和事物,但以此所表显的却是情感之“理”,也就是情感之所以为情感,或者说情感的共相和类的特征。传统的比兴手法正可以表显情感之理。最高明的诗能表显哲学的最高本体“大全和道体”,而要作到这一点,诗人必须具有风流的人格,风流的人格也就是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的审美化。正因为诗能表显理和道,所以诗可以作为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即诗性的言说方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言说方式应该和逻辑推理方法一样,成为未来哲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劳承万教授《中国诗学道器论》以康德哲学和中国心性哲学为理论支点,从道与器的视角研究中国诗学,认为中国没有西方式的诗学概念,只有“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塑造人格并从属于政教与治道的实践型诗学,从而构建了自己的诗学体系,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有着由《诗经》所开创的抒情诗传统。诗歌表现人性和人情的特点,在历代诗论中受到普遍的关注,逐渐形成传统诗学的核心范畴———性情。性情理论,也就成为传统诗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中国传统诗学是肯定和张扬人性、人情的人文诗学,是突出诗人主体作用的主体诗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进 《东方论坛》2008,(6):73-81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里有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沟通,又有中国诗学和外国诗学的对话。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以抒情诗为本、推崇体验性的传统诗学观念,同时又在诗对客观世界的历史反省能力和形象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在诗学发展上,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通”中求“变”,同时又不拒绝在艺术的探险精神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其早期诗学理论主要围绕诗歌创作如何创新,从意境、语句、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在导引新风的同时蕴含着理论危机;其后期诗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关注、对情感表现的倡导、对文言白话的比较和对新诗艺术的阐释等方面,均凸显出他对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对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郭玉生 《南都学坛》2003,23(3):62-65
禅宗主张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悟” ,是由感知、理性、情感诸种心理因素 (机制 )积极参与的 (互相融合、彼此渗透 )、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直觉感受 (心理现象 ) ,与艺术和审美活动有相似或相通之处 ,并且进入宋代诗学 ,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禅宗使中国古代诗学由先秦之观、魏晋之味、唐代之境发展到宋代之悟 ,由此中国古代诗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指出:西方诗学是以戏剧为基础文类建立起来的,东方诗学——比如中国和日本的诗学——则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之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在叙事文学的基础上设想出一种诗学来"。由此说来,文学的文类、体裁对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的范畴内,西方多用戏剧文学、抒情文  相似文献   

20.
蓝海文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基及其在香港诗坛的巨擘地位,高举起新古典主义的旗帜。蓝海文的“新古典主义诗学”具有十分鲜明的“潜诗学”特征,即追求理性思辩与审美体验的一体,强化了美学上的体验性,强调人本意义上的道德理性或“价值理性”,明显表现出经验性的理论话语和思维特征。其诗学的核心是“真”,他认为现代诗必须“归宗”与“归真”。这种以真为本位的诗学观,坚持的是“传统中心论”,而不是“西方中心论”,诗人出于积极事功的激情与视点,不平则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论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理性,表现出十分可贵的学术侠义精神、学术自信力和创新超越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