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思政工作者应通过改革实践-gz.~j途径与方法,加快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并完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保障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提出一种产出导向型博弈DEA方法,对我国25家代表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8-2021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开展评价,并将合肥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与25家代表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人才培养效率整体表现良莠不齐;(2)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改进潜力;(3)在样本观察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人才培养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表现基本保持平稳;(4)建立时间较早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总体人才培养效率相对更高,并且效率值分布更加集中;(5)“985”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均值最高,而“211”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分布最为集中;(6)与众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比,合肥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效率表现位于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从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资源、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构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提升了思政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当前形势,重新审视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现实问题,提出从完善评价体系着手,以教师育人工作量化机制和院系思政工作考核评比机制为抓手,多元化育人工作模式为路径,构建符合高校实际的全员育人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军工文化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是高校育人的生动教材与鲜活资源。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军工文化的时代价值,了解其内涵发展和特征,用好军工文化推动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南京理工大学通过构建“一贯通三融入”军工文化育人体系,把军工文化贯通办学治校全过程,并从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维度多向发力,让军工文化浸润美丽校园,涵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大学不同于融合型、嫁接型、松散型等项目合作式中外合作办学,他既具有中国普通高校的一般结构设计,又具有一种全新的模式构架,按照中国当下的发展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选择,积极迎领各种挑战,探索适应性模式,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又是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育人资源未整合、育人特色未突出、育人机制未保障等问题,"大思政"视域下,三全育人模式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和方法论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要在"大思政"视域下整合"十大育人体系",践行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相应的课程学科机制、动力激励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心理育人的载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导向、实施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特色创新等方面探索心理协同育人体系,坚持思政育人的政治底色,运用心理育人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思政育人与心理育人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各级教育机构都明确提出高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通过具体课程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是当代"立德树人"的有效构建途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也必须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如何在各种课程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参与者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高职体育课为基础范例,就体育课程中构建全面的思政模式,探索"体育思政"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育人新方法,做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育人新格局的构建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校学生社会价值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促使高校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需的重要人才。本文主要概述思想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以及其价值体现,并分析我国现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这两支队伍单兵作战、各自为阵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的SWOT分析证明了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成立校级中枢协同机构、开展科研协作配合和完善评价激励体系等路径可形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这些重要论述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战略考量,更是对共产党人实践观和育人观的继承和发展。深刻把握并深入实践习近平关于实践育人重要论述,就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践育人体系,突出思想引领,明确实践育人的导向性;立足全面发展,深化实践育人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实践育人的前瞻性;抓住人才群体,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要发挥所有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将教育教学统一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上来.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品牌课程和典型经验,但对于课程思政的定位、育人元素的挖掘和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局限和实践困惑.随着课程思政进入全面性建设的新阶段,其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任务也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从课程思政的整体建构入手,抓住课程多样性与育人一致性的特点,构建各门课程相互协同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梳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两个方面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各专业都在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入方式。本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从家国情怀、科学观念和个性品德等方面剖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根据《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建设全员育人队伍、建立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和打造全方面育人平台等方面探索如何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不断推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政教育认知度不高、师资队伍不足、目标不明确和融入度不够等问题,在青岛农业大学思政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分析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和举措,提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改革思路。教学管理注重多方位提升专业课教师教授课程思政的能力,以拓展育人案例应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等的思政教育建设思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引导教师提高思政育人意识,提升思政能力,积极实践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青岛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以期为同类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色校史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红色校史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对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红色校史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进而从提升教育者育人的自觉意识、增强研究开发力度、拓宽育人宣传平台、健全育人保障机制方面探索红色校史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构建思政、课堂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问卷数据和案例分析,以认知情况、育人作用、社会环境情况和激励机制4个模块分析志愿服务育人模式实施现状及成效,籍此提出医学院校志愿服务育人模式的优化路径,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染力,促进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旨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培育具有新时代社会责任感和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存在认知偏差、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实践教学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重塑课程思政理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模式以及促进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思政等方面入手,打造“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色育人实践为例,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框架、实施路径、实践效果和经验启示。基于“三全育人”的内涵,着力建构育人理念创新协同体系、育人过程要素协同互动体系、育人场域要素协同融合体系和育人主体协同合作体系,并结合十余年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实践效果,验证“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作用与价值、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