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在今天,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必然根植于包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构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革命道德中关于荣辱观问题的正确思想,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治理的经济目标与道德伦理目标、文明社会目标和谐互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正体现了一种求真创新、为人师表、追求卓越人生的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弘扬校训精神有机结合,切实推进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基本道德感情,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师生心中扎根,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教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公民进行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丰富和发展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促进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流和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中要注重与少数民族自身的荣辱观念相结合,注重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和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悠久,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将荣辱看作是安邦定国的根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行修养之大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土壤,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与升华。探讨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联系,有助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概括,是在汲取传统荣辱观精华的基础上,面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基本要求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传承社会道德力量、实现人类生存及价值目标等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活动的内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良善公民的道德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意义和科学内涵,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文化激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八荣八耻"是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概括,"知荣"、"知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并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当代研究生要通过道德社会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追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令人堪忧。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从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这不仅对培养人民群众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健康的引导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个国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道德人手,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以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对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元素的主要来源。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强、和谐诚信等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形成民族文化共识,它必定带来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运用当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优秀的道德遗产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内容,源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自人民群众伟大的道德实践,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追求;他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文化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主导大学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文化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主导大学文化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文化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仁学思想所包含的丰富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历经深沉积淀、潜移默化后,与我们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已融为一体。在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儒家仁学思想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儒家仁学思想中蕴含的道德资源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契合的,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儒家仁学思想中传统道德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是社会与个体、传统与现实、知与行的价值互换过程.社会与个体的价值转换是输出和输入的双向循环发展,具有平等性、相互性和人本性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民族特色与世界共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本民族荣辱观、与其他国家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转换需要通过舆论价值导向、建立实践平台、启迪个人自觉性等方式,使社会和个人达到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重要尺度,是对于古代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也是对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展。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体现了理论上的一个完善与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