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弼是易学史上著名的义理派学者,虽然也不弃象,但理论上存在着欠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在释大衍义和诠释乾坤二元方面对王弼进行了提升,并对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进行了改造,弥补了王弼忽视象数的偏向,对宋代象数派和义理派的融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成果。在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研究上,张先生以事实为据,提出了《易传》是战国中后期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象传》晚于《彖传》,今本《系辞》象太极是正字,而帛书《系辞》象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大恒是异文等观点。张先生易学的特色和贡献是以哲学分析法对《易传》概念范畴命题及哲学体系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论文最后指出,张先生提出的易学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运用哲学方法解读《易传》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我们今日易学研究中心理之学,仍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相似文献   

3.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相似文献   

4.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数与宋明医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的医学由于受到理学的影响,极为重视《周易》关于数的论述,使古代医易学得以进一步体系化。这一时期医易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运气学说的“五”“六”两个数字而展开理论探讨,其中由于义理派和象数派各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易传》是中国哲学"象"论的滥觞,也是中国诗学中意象理论的哲学起点。在意象营构的心理机制方面,《老子》崇尚返观内视的理性直观,《易传》强调外部"观取"的感性直观,而凡直观都关联审美想象。在意象营构的符号机制方面,两者都涉及了中国意象理论的基本命题,即"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大象"不为名言所订制,"辞"却是"易象"符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形成了辞象互动以尽意的局面。而无论"言不尽意"抑或"言中事隐",两种"象"都具有"以少总多"的特征。在"象"的价值论方面,两者有求"虚静"与尽人事的分歧。而两种"象"所蕴蓄的创造力,决定了中国诗学审美意象的精神内涵与审美风格,即生机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诸篇引《易》文字凡十三处,论《易》文字凡两处,皆有取于"德义"或者说《易》之义理,其受孔子易学影响的痕迹是明显的。我们从中看不出任何能说明孔子易学之前曾存在一种以讲阴阳灾异为内容的《周易》"古义"的证据。这些引《易》论《易》的文字并未提供超过传本《易传》的有关象数学或占筮技术的信息。由《淮南子》引《易》所见的与帛书易传《要》篇相关的文字看来,帛书易传于汉初似尚无一个广泛流行的定本,遂至失传。  相似文献   

8.
程颐不但是理学创始人,还是义理易学大家.义理易学存在一个基础的诠释问题:卦象与义理之间的视域距离.程颐立足于<周易>之卦象体系,"由象以论时"、"由时以论理",跨越了这个视域距离."时"即"卦时",描述卦象所蕴含的具体时空条件下的人类生存处境.通过"时",卦象被"人事化"理解,同时"人事"成为易学诠释的思想基础而进一步指向义理,因此"时"沟通了象与理.程颐的这种易学诠释方法依托<周易>成功地建构了其理学本体论思想体系,但是,对卦象过于具体的"人事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易之周流不居、不可为典要的超越性有相紧张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在乾嘉年间象数易的极盛时代,以象数易研究丰硕成果享誉学界的张惠言,以极大的理论勇气,超出门户陋见,按义理派的解经路线写出《虞氏易言》一书.该书不用象数学的一例一言,却吸收、运用了它的成果,深刻阐释卦爻辞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它并不否定象数学,实则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张氏以此书倡导兼综并蓄的易学新方向,对于清代后期易学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南宋时代,朱熹曾经把象数、义理两派理论融为一体,大大推动了易学的进步.数百年后,张氏沿着他的路线,将易学主潮从象数易再度拉向融合之路,在易学史上同样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程颐继承了先秦儒家《易传》的《周易》观,认为《周易》是一部讲思想的著作,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德智修养,认识事物的变化法则,并以其所著《易传》创造了义理易学的巅峰。朱熹对程氏的《周易》观加以批评,力主《周易》为卜筮之书说,在易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他在这种《周易》观指导下完成的《周易本义》,受到王夫之等有识之士的深刻批判。易学史证明,以学弘道,承传《周易》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的人文精神,应是易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