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可采用测定土壤和植株氮素营养的简易快速诊断技术,来确定各期的适宜施氮量。分蘖期以土壤有效氮含量作为施氮量指标,适宜施氮量为土壤有效氮指标(亩产450kg左右,土壤有效氮指标为每亩11kg纯氮)减去分蘖期0—40cm土层内实测的有  相似文献   

2.
重粒三八是我国某农业研究所采用多亲复合体形杂交培育的一个重粒型大穗大粒高产水稻新品种。经多处布点示范试种,亩产一般700—750公斤,最高达870公斤,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可作中稻和双晚,长江以北黄河以南部分省区可作单季稻。(据报道,作双晚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该稻株高100—110厘米,茎杆粗壮.根系发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示范证明,绵农1号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较绵阳11号高10%左右,抗白粉病,叶锈病性显著优于绵阳11号。为发挥大穗优势,获得亩产400~500公斤产量水平,其产量结构宜控制在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50~55克。在保证一定群体的基础上,提高穗重,协调穗,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温麦六号。河南温县培育。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株高80厘米,耐寒,大分蘖多,成穗率高达42—53万,秆粗节短,高抗倒伏,穗纺锤型,粒白胖鲜亮,匀称好看,千粒重43—48克,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抗干热风:落黄好。96—97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9点平均亩产538.3公斤,居第一位。五二农场高达666.4公斤。1994年—1996年区试658公  相似文献   

5.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编辑同志:96年4期《专业户》良种介绍栏中《新粮种—珍珠高粱》一文,我对此品种种早有了解,感触颇深,浅析如下。该品种也叫“巨丰高粱、米高粱、大米小麦早高粱”是东北地区当家品种。我90年试种,产量略高于当地品种,一般亩产500斤左右它的杆穗、粗而短,壳皮多而脆,无弹性、易断,所以不宜作扫帚。有的资料介绍,它的穗、杆是制作高级扫帚的好材料,每亩穗、杆做扫帚的收入可超过1亩水稻所产稻谷的价值,实属虚吹。茎杆粗壮。只有100厘米高,有人叫它三  相似文献   

7.
用乔型桑和灌型桑交叉种植,建立体桑园,当年桑叶亩产达1500公斤,成园后可达3000公斤以上。(一)建立桑园。乔型桑为早生杂交桑品种,灌型桑为中晚熟桑树品种。每亩栽植1250株,其中乔型桑500株,灌型桑750株,行距1米,株距分别1.3米和0.9米。(二)培  相似文献   

8.
杂交晚稻进入生育后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刻,必须抓好以下“五防”。(一)防脱肥。对中期未施氮肥,后期有脱肥早衰现象的田块,可在破口期每亩施2—3公斤尿素作破口肥;对生长正常健壮的禾苗,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叶面肥。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0.5公斤兑水60公斤于晴天下午5时以后喷于叶面上;对于生长过旺的禾苗,每亩用米醋0.2—0.3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兑水50公斤于破口期、始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9.
906(4)株高75厘米,穗长15厘米,亩产达754·8公斤。超高产H92112株高75厘米,穗长12~15厘米,亩产达643·9公斤。以上两品系高产优质、高抗倒伏,邮购每公斤10元。来人自提或特困户优惠20%,量大签订回收合同,来信即赠照片资料。另有济南17、5031、黑麦1号、烟辐188  相似文献   

10.
用五个具有不同穗型特点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只有群体合理,才能使穗、粒、重得到协调发展,获得最佳产量。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品种间对密度要求大体趋势一致。但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的穗、粒、重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三种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其幼苗的硝酸还原酶的活力不同,叶绿素和硝态氮的含量也不同,凡叶绿素和硝态氮含量高的其硝酸还原酶的活力也高,凡叶绿素和硝态氮含量低的其硝酸还原酶的活力也低,华03的谷粒蛋白质含量高,其幼苗根系对铵态氮的吸收能力也强。上述结果说明,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其生理生化差异在幼苗期已表现对氮的吸收和利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状况,以水稻产量为目标函数,选择水稻播种量,单位面积施氮量、施磷量为调控因子,采用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开展了灌淤土壤水稻优化施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播种量,氮、磷这三个因素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因子作用对水稻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施氮(正效应)〉施磷(负效应)〉播种量(负效应);水稻产量大于550kg/667m^2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水稻播种量20.1-22.7 kg/667m^2、施纯N:17.9-19.3kg/667m^2、施纯P2O5:5.3-6.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用1 4 C示踪法研究了水稻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 :水稻生育后期 (抽穗—成熟 )光合产物不同程度分配到穗、茎、叶、鞘 ,齐穗后 1 6d光合强度最大 ,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穗部 ,一部分到茎鞘 ;齐穗后 2 0d ,光合产物由穗转移到茎鞘 ,供腋芽生长 ,至成熟。再生稻发苗数、有效穗、着粒数与头季稻桩光合产物残留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最适穗数对产量的效应最大。本文应用试验资料和多项式回归方程,从数量上捕捉到以每亩24.54万穗时,籽粒产量最高。为小麦丰产栽培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试验和推广应用的结果表明,用膨化谷壳粉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作培养料,按10~20:20~30:20~30:20~30的比例混合栽培毛木耳,风干耳率达20.00%~24.85%,烘干耳生物学效率(BE%)为18.00%~19.86%,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按1:1:1的比例混合的常规配方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干耳产量高,优质耳片率高,料成本可降低0.10~0.20元/袋,经济效益提高0.15元/袋。表明可以选用膨化谷壳作为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一种主要原料。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不需添加有机氮源,如玉米粉、麸皮、米糠等;亦可不加磷肥、石膏、碳酸钙等无机肥料。  相似文献   

16.
以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岗优501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量构成主次关系方面以每穗实粒数为第一位,千粒重第二位。故岗优501在今后推广和生产中,应以增加每穗实粒数为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汕优63和D优10号两个杂交组合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观察了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对少穴栽培杂交中稻栽后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0叶期栽插和每公顷本田植75.0千穴至150.0千穴的少穴栽培条件下,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最高苗数均同移栽时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在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为8~23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在单株茎蘖数为8~15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稻秧田单、双株寄栽留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株寄栽留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无论在分蘖初期还是分蘖盛期均高于其它处理,其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69,7.22。单株寄栽的每株分蘖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双株寄栽。留苗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其移栽处理。留苗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高于移栽处理,其F值为17.25**,而单、双株寄栽间的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秧田留苗宜在稻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冈优501五年16个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着粒数、实粒数高度负相关,穗数与粒数矛盾突出。粒数、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发育,有利于发挥穗重型品种多花多实的产量潜能。  相似文献   

20.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