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先生对宋代文学的研究,不仅视野开阔,涉猎广泛,论析深刻,而且在宋词、宋诗、宋代乐府这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本文作者与王先生就宋代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深刻对话。  相似文献   

3.
修辞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文从“汉语修辞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和“汉语语汇的修辞特征”三个方面 ,阐析了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 ,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诗话为代表的传统诗论 ,在“句法”方面也留下了不少的评点文字 ,但严格意义上的句法修辞研究则不多见 ,文章对唐诗句法修辞研究史的回顾 ,主要关注诗论中直接的唐诗句法修辞论 ,适当地收录一些跟修辞研究有密切关系的关于“句法”的论析。传统诗论对唐代近体诗中的语序变化、虚词运用和修辞的关系谈得很多 ,但总体而言 ,传统诗论中的唐诗句法修辞研究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宋代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是传播宋词的生力军,二是宋词创作的参与者,三是宋词繁荣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6.
说析字     
本文以泰山刻石"风月无边"为例,论述了汉语析字修辞格的构成理据、演变源流、修辞效果,以及这种修辞格在汉语修辞史上的影响、地位和现在近乎式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文学科的"修辞学转向",作为"修辞的《庄子》"虽然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毕竟谈论庄子表达修辞的多,而涉及庄子接受修辞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为此,透过对庄子修辞接受策略的具体梳理、总结与论析,不仅对庄学研究有所拓展,同时在开掘传统修辞学理论资源方面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呼应是语言表现常用的修辞技巧,其妙处在于呼应之间的声气感应警醒语意,强化情感。宋词的呼应技巧可分为纯一呼应、时比呼应和离上呼应三种,且各具个性。三种呼应的区别在于呼应中声气感应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文学科的"修辞学转向",作为"修辞的《庄子》"虽然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毕竟谈论庄子表达修辞的多,而涉及庄子接受修辞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为此,透过对庄子修辞接受策略的具体梳理、总结与论析,不仅对庄学研究有所拓展,同时在开掘传统修辞学理论资源方面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人以指点学词门径、阐述词学主张为目的而展开对宋词的评点.清人对宋词的评点在外部形态上兼采小说、戏曲评点之众体,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学评点的形式特性;在批评体系上则以结构章法论、修辞论、风格承继论和主旨论为其主干;理论来源方面主要以时文、经学、诗学思想为其依据.清人的评点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多元到单一的过程,这正是清代词学由雅俗并存到以雅为尚、由词体不尊到诗词同尊的过程,也是宋词在文学史上雅文学地位得以最终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语言王国盛开的一朵奇葩。文章主要就伦尼·斯蒂芬斯的《又悲又喜的圣诞节》一文中出现的修辞格:头韵、矛盾修辞、移位修辞、夸张、反复、渐升、连词省略和叠用等加以评述,并就其如何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14.
在认真分析大量英语数词习语实例的基础上,指出数词在英语习语中主要有单用、连用、重复、对举、变倍使用等多种形式,并对各种形式逐一作了阐述说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数调在英语习语中所具有的表示多少、相等、替代、实指数量等语义功能,同时指出,除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之外,数词还可以用作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并着重分析了利用数词表示夸张、比喻、对比、委婉、借代等几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化形析字"是基于汉字的特殊结构特点,通过离合、增损和假借汉字字形来含蓄机智地表情达意的一种修辞手段。首先概述化形析字,将汉语的化形析字与英语的anagram作比较,并阐述化形析字的语用功能;然后就《三国演义》Moss Roberts和C.H.Brewitt-Taylor两英译本中有关化形析字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化形析字的翻译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中的山水写作,是宋词文体与地域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了宋代词人面对自然的共同文化心态,也反映了词人对地域文化的选择与接受。换而言之,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也影响了宋词中的山水写作。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在初始阶段对语言所形成的崇拜心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禁忌,因而语言运用中的委婉修辞手法的活跃与各受人们关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汉民族由于向来共具一种崇高含蓄、深沉的民族心理结构,因而委婉修辞在汉语发展史上亦就有着格外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发展沃土,由此便造就了汉语中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委婉修辞手法。经过较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汉语委婉修辞共有8种主要表现形态,这便是:用典、拆绕、讳饰、藏词、析字、双关、讽喻、起兴.这8种委婉修辞形态虽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但总的表达效应则是相同的,即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19.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反语的语用分析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修辞法应用广泛,通常可以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或幽默讽刺,或颂扬谴责。就反语这一修辞现象,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交际合作原则,分析反语修辞效果产生的条件,并指明其常见的语用功能,最后强调了反语修辞法的重要性,并预测其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