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以饲养驯鹿谋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驯鹿鄂温克人在狩猎驯鹿和使用驯鹿以及饲养驯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而独具风格的驯鹿文化。我们拟从人类文化学与民族文化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特殊族群的驯鹿文化形态进行客观实在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王咏曦在美丽富饶的激流河上游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名叫敖鲁古雅的新兴小镇,这里居住着一支儿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他们主要依靠饲养驯鹿和从事狩猎为经济来源。本文将重点对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及饲养谈谈粗浅看法。激流河又名贝...  相似文献   

3.
驯鹿又名角鹿、“四不象”①,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鹿科动物,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的答原地带和森林中有苔燕生长的地方。驯鹿文化就是围绕着猪取或牧放驯鹿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有三个类型:一是宫原和森林猎捕野鹿类型;二是音原牧鹿类型;三是森林牧鹿类型。中国鄂温克族②的驯鹿文化属于第三种类型。本文仅就与鄂温克族驯鹿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鄂温克人的驯鹿生产习俗鄂温克人饲养或牧放驯鹿的方式方法。鄂温克人对驯鹿的牧放一般采取自由牧放的形式,即让驯鹿自由觅食,不派专人去看管。夏天蚊虹多,白天驯鹿主要聚集在猪营地…  相似文献   

4.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境内鄂温克人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驯鹿经济与文化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建国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但这个群体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解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博物馆视为驯鹿鄂温克人社会转变的象征,试图说明博物馆制度在中国驯鹿鄂温克人当中的出现及发展是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或建构中国现代性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工具.通过考察博物馆制度在中国驯鹿鄂温克人定居化进程当中的出现及发展,人们可以理解国家是如何实现对森林游猎民族的治理与整合,以及少数民族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如何演变成为可参观性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驯鹿鄂温克人2003年举行了隆重的"生态移民"大搬迁,引起了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驯鹿鄂温克人在迁徙与定居之间的尴尬,并对"定而不居"现象进行了历史的和国家政治制度、政策、价值观层面上的分析阐述.如何将饲养驯鹿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猎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民族学所关注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骆驼是“沙漠之舟”的话,那么,驯鹿则堪称“林海之船”。驯鹿,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居住在内蒙古呼论贝尔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人,从很早很早以前,就把它驯化了,并且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驯鹿体长六尺余,肩高三尺多。毛呈淡褐色,雄性有二只角。因其长相奇特: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驯鹿鄂温克人放下手中的猎枪,实施了生态移民。从此,驯鹿饲养业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驯鹿饲养业却陷入了困境,与以往相比较,驯鹿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驯鹿大量的非正常死亡,而在诸多死亡原因中,盗猎者的捕猎又是最主要的;恢复和发展鄂温克族的驯鹿饲养业必须打击盗猎。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孔繁志驯鹿是中国稀有珍贵动物,使鹿鄂温克族是驯鹿的唯一饲养者。他们饲养的驯鹿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为中心,活动在北纬51°15'至53°15',东经120°至135°15'的大兴安岭地区。驯鹿不仅是使鹿鄂温克...  相似文献   

10.
今年95岁高龄的玛利亚·索老人,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名字,常常与兴安岭大森林和驯鹿联系在一起。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也是中国惟一的使鹿部落,即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始终从事游猎生产,号称"使鹿部落",他们以其独特的驯鹿文化和优良的生态习俗,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善待自然的民族心理告诉人们,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绿色文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真正文明.  相似文献   

12.
牧人的饮食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两大主体文化。文章研究了适应游牧环境和游牧经济的牧人的饮食文化。牧人的肉食品、奶食品、茶文化和酒文化都独具特色,构成游牧文化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3.
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文化适应心理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走出森林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文化适应心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深刻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以便为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文化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代女真文化与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元曲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女真歌谣与歌舞、诸宫调、金院本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元曲尤其是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金代女真帝王对通俗文学的喜好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由金入元的作家队伍等,共同促进了通俗文学元曲和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元杂剧迅速走向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5.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吾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 ,经历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因此亦形成各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社会礼仪最初产生于饮食。随着饮食结构转型 ,礼仪则呈现出重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是云南省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布朗族婚恋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俗本身是一种传承文化,其婚恋习俗的传承既受大环境如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影响,也受小环境如地域观念、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指正确地进行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研究方法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规范着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风格。没有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会产生成熟、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就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有两点拙见,把它说出来,以求教学人。 首先,摆正伊斯兰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实体,与伊斯兰密不可分,互为依托。按照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是安拉的意志,通过《古兰经》和圣训得以具体体现。两者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信仰原则、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法律创制和司法实践的权威准则和第一源泉。而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参与创造  相似文献   

19.
在《格萨尔》的百年英译历程中,译本大都以节译、编译、创译的形式出现,科恩曼英译本独辟蹊径,采用藏英对照、以诗译诗的传统翻译方式,诗意地展现了《格萨尔》史诗的原本面貌,这是在时代呼唤之下出现的忠实于原作内容风格、展现原作精神的全译本。挖掘科恩曼英译本的结构与内容、风格与特色,分析译者的文化语境处理和翻译倾向,对于我们结合当下民族志的深厚翻译理论、表演理论,打造《格萨尔》史诗英译的理想范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黑龙江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与黑龙江省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