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上下有序、内外协调、动态均衡、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统筹兼顾与可持续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律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上下有序原则是处理法律体系内部关系的基本原则.其确保法律体系的整体与部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上位阶的法与下位阶的法上下一致、相互统一.内外协调原则是关乎法律体系内部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协调、功能一致的原则,是保证法治运作系统权威高效的关键.均衡原则是一切法律活动、特别是法律体系构建的最终协调机制和最高秩序依归.完整的法律系统是由静态的、表现为规范形式的法律体系和动态的、表现为法制产生、运行、实现过程的法律调整机制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系统结构.公正和效率的矛盾是社会历史领域所有价值目标体系的基本矛盾.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治原则、法律规定、道德要求、宗教训诫以及经济活动中,而且体现和渗透在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联系互动之中.统筹兼顾原则主要是指法律体系在结构—功能意义上的上下有序原则和内外协调原则,但在动态演进意义上看,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由于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少部门和职业间的协调,存在着一定程度不协调、不完善现象,主要表现为法规冲突、会计法规中定义不准确、民事赔偿制度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法律规范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制度,同时注意法律规范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典型的立法会计模式国家法国和日本的会计法体系作为分析个案,深入探讨了立法会计的概念和形成法典会计准则模式的影响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市场经济会计法制建设,应树立"大会计法"的观念,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财产权益关系为基础,形成基本与部门,一般与特别,立法与适法的优化法规结构,在完整的制度体系下实现会计法制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方是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实施主体,通过立法来保障和支持地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十分必要.在国家专门性立法空缺的背景下,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面临着立法时机、模式选择、利益协调和执行机制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地方立法者要重点把握经济关系变革性、利益相关者需求、社会实践成熟性、法律效力等级、立法路径、专门性制度、立法起草机制、法律执行机制等要素,以保障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的预期实效.  相似文献   

5.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婚姻法关系到千家万户,作为其重要内容的离婚制度,在进行立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即保障离婚自由,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坚持明确性原则及坚持一致性原则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离婚制度和婚姻法.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利益的和谐,而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交涉过程,也即表现为立法的利益协调功能,立法通过通过确定利益主体的范围,分配权利和义务,确立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来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应遵循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原则以及成本最小原则。这一制度的构建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地规定存款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炼制、运输、经营、进出口及石油储备等各环节的财税法规,均散见于现行财税制度的多个方面,尚未形成完备的石油法律制度体系.现行石油财税法律制度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不利于协调相关方的利益关系,难以体现石油资源的全民所有制性质.要依据公平税负、风险共担、鼓励创新、生态补偿、生命周期性等五项原则,完善石油生产领域的法律制度;依据适度消费、环境保护等两项原则,完善石油消费领域的法律制度;依据“资源公有、利益共享”、“收益分享、成本共担”、代际分配等三项原则,协调石油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快出台包括石油财税法律制度在内的《石油法》专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体系的两个分支,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从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二者的差异,分析了企业会计制度对于高校会计制度的启示,认为将企业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资产折旧等引入高校会计,有利于实现高校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依据法律体系系统性的标准,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存在效力等级不合理、事项内容缺失、法律规范不衔接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运用法的"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的理论,结合现实背景、立法宗旨和法律属性,提出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要兼顾宏观和微观,要将制度的完善归于相应原则中。坚持宪法原则——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完善矿业权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维护生产安全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依据法律体系系统性的标准,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存在效力等级不合理,事项内容缺失,法律规范不衔接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论文运用法的"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的理论,结合现实背景、立法宗旨和法律属性,提出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要兼顾宏观和微观,要将制度的完善归于相应原则中。坚持宪法原则——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完善矿业权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维护生产安全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深化中国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法规,推出更为科学、先进、严密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势在必行.本文对上世纪末会计改革进行了回顾,指出新世纪初建立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是深化会计改革的必然,并对新旧<企业会计制度>作了比较,归纳了四个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导致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很多,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驱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协调、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等都是会计信息造假的诱因.会计信息造假会给国家、企业及会计行业本身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明确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范围、改变举证责任方式、加大惩罚力度、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这四个方面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达到预防会计信息造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关系妥善协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是国家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确认、权衡各种利益并以此为依据解决利益冲突,从而实现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坚持权利本位、统筹兼顾和利益分享,遵循明晰化和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江保护法》开启了流域立法的新篇章,《黄河保护法》也于2023年正式实施,两部流域立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创新内容。但流域立法涉及广泛而复杂的制度和实践问题,对中国流域立法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仍需研究阐释,以对未来流域立法形成学理和制度引导。在制度设计上,两部法律以整体观作为流域立法的方法论基石,清晰界定流域的内涵、合理定位流域立法的属性、明确流域立法的价值取向,为流域立法奠定了基本的话语基础。在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上,流域生态安全是流域立法的首要价值,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流域立法的根本价值;流域立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为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和系统治理原则。在流域立法基本价值和原则的指引下,建构以“中央-流域-地方”不同层级事权体系为核心,以流域统筹协调管理、流域规划、流域污染防治和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流域多元治理机制为主要规范和构造脉络的流域法律制度体系,是新时代通过科学立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蕴含法理学价值。循环经济对法律本身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循环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法律体系的结构性要求;建立支撑循环经济的科学体系学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主、客一体”范式下,循环经济法律关系不仅注重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注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客体内部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法有其独特的法律调整机制。循环经济立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政策性、坚持社会本位。循环经济立法要贯彻责任制、注重技术标准、多阶段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一种较好协调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各方利益关系、缓解流域用水主体间各种矛盾的法律制度,但存在立法严重滞后于流域补偿实践、分散立法模式欠缺治理整合的能力以及区域立法缺位造成整体性治理效能不足等方面的缺陷。因此,首先应强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在宪法和环境基本法中的地位;其次,修改并完善水资源利用类法律和其他部门法,如将生态环境利益纳入刑法的规范和调整范畴,进而对相关条款进行立法完善;再次,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专门性立法;最后,推进区域立法为流域内省际合作设置稳定框架,从而最终形成中央立法、区域立法、地方立法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协同立法是不同区域的立法主体针对共通性或牵连性事项制定共同规则的过程和结果。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法律保障是地方协同立法,一体化发展的目的即是解决区域发展利益不平衡问题。区域发展权从人权的高度关怀区域发展利益不平衡问题,是地方协同立法的权利基础和指导理念。立法是一项利益协调活动,为保障协同立法相关区域主体的发展利益,地方协同立法应确定区域平等、利益均衡和开放参与三项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应构建和完善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在横纵向、内外部上的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并优化获益主体与受损主体在重要事项和领域上的补偿性利益流动机制,健全社会公众有效影响协同立法的全过程参与机制以及立法主体间的交叉备案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