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众所周知,作为“新材料”的出土材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儒学研究亦然。2010年所发表、所出版的出土儒学文献研究成果,仍以对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为大宗,而其他出土文献研究亦陆续有新成果问世。本文以2010年为重点,对此略做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为研究对象,广泛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梳理,以为学界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陆续公布以来,一批价值重大的先秦文献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新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公布的《诗经》佚篇和小说佚文,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论述清华简文学价值的同时,重点分析了《赤鹄之集汤之屋》所具有的小说文体的特征,指出该篇佚文的发现有可能改写文学史家关于先秦无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的发表,对研究西周至战国初期的历史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本文以《系年》第二章其中关系到两周之际历史的材料进行考察,以增加人们对此段历史的认识。关于西周的灭亡,在传世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国语.晋语一》晋大夫史苏言:"周幽王伐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学校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和保护,据整理统计,竹简数量(含残片)接近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8.
由清华简《系年》论《纪年》的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简《系年》已经收入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发表了[1],在我个人接触这珍贵竹简的过程中,最早看到的少数简的摹本中就有《系年》里的一支,当时虽不知是什么样的典籍,但读出  相似文献   

9.
七十子后学散文的论题是由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所引发。七十子后学散文的文献依据,可以分三步论证:第一步是根据考古学成果,将郭店楚墓的墓葬年代确定在战国中期偏晚,上博竹简情况与郭店竹简大体相同,这也是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书写年代的下限;第二步是结合竹简内容与中国思想发展史,大致确认郭店、上博大部分儒家竹简作于孔子第一、第二、第三代弟子之手;第三步是根据郭店、上博竹简,推论大小戴《礼记》、《孝经》、《仪礼》等传世儒家文献同样作于春秋末年战国前期七十子后学之手。七十子后学散文有着坚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清华简是2008年由清华大学抢救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多为经、史类佚书,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清华简整理研究团队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夜以继  相似文献   

11.
楚国在春秋时代已大量吸收中原文化 ,到了战国时代 ,楚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时 ,北方的儒家思想已为楚人所接受。当时儒家典籍 ,在楚国已很流行。秦统一以后 ,实行“焚书坑儒” ,但齐、楚二地 ,距秦都咸阳较远 ,秦控制力不强 ,故古代典籍及师儒多保存于齐楚二地。《汉书·儒林传》中儒生 ,多齐楚人。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说明了战国时楚国儒学之盛。从《孔子诗论》看来 ,它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前儒家对《诗经》的看法。这种看法虽与后来的齐、鲁、韩、毛等汉代学者有区别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多少受到《孔子诗论》等先秦儒家的影响。其中《毛诗》似与《孔子诗论》的说法最近 ,齐、鲁、韩三家可能由于用《诗》劝谏君主、藩王 ,多少要“断章取义” ,故相去较远。但《毛诗》和《三家诗》基本上都受儒家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楚简文献中,“虖”、“[虎口]”、“[虍壬]”皆既可用作实词,又可用作虚词。用作实词时,三字各不相同;用作虚词时,三字有同有异。“库”、“吝”在楚简之前的文献中即已出现,后世也有传承;而“妻”仅存现于以楚简为主的战国出土文献中。三字在与楚简同时地出现的传世文献中未见,系后世更改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鲁邦大旱》记载了鲁哀公和孔子就旱灾发生的问对,整理者推断大旱发生在鲁哀公十五年,但根据《春秋》的文例,鲁哀公十五年的大雩并不能称之为大旱,事实上利用重言说理是诸子立说的一种形式,不可完全据信。从思想方面分析,简文有违于早期儒家重祭的传统,简文表现的重刑特色和现实主义品格,和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不相适应,其思想非第一和第二代儒家所能有,而和《荀子》中荀子后学的著作契合之处最多,简文可能是荀子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秦墓竹简中所保存的农史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战国、汉代简牍,对秦简牍所涉及的农田形制和农田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为农史研究界合理利用这批资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16.
新蔡竹简选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南省新蔡县葛陵楚墓所出 1 50 0枚竹简 ,2 0 0 3年 1 0月正式发表 ,这是近年楚简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本文选择其中若干问题予以讨论。例如 :楚人最初居于丹淅流域的均州 ,而后向西向南开拓疆土 ;通过若干地名的系联 ,反映楚、赵联盟与齐、魏、卫联盟的一次战争 ;以及若干卜筮和遣册的专用术语等等。凡此种种 ,或印证典籍记载 ,或补典籍之阙 ,对楚文化乃至先秦史的研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旦舂是一种徒刑,犯了城旦舂徒刑的囚犯也称之为城旦舂,它产生于战国秦时期。秦汉时期,城旦舂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变化。利用传统文献、《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简》,从基本工作、口粮、服饰、人身、法律地位等方面探讨城旦舂的生活状况,从下到上观察社会生活,揭示秦汉间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中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修养、君臣德行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而有关“治世”问题的讨论,大抵可置于以“德治”为核心观念的思想结构之中,体现着战国儒家德治为本的政治思想。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思想与汉代儒家思想的差异,如“君子”指称的变化、君亲观念的转变等,都与战国秦汉社会现实的变化特别是大一统政权的建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