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其关注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作为新的语用学理论,它对言语的交际与认知能够作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与翻译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二者具有兼容性,因此它对翻译有着巨大的解释力。然而,关联理论无法解释所有的翻译活动,故关联视角下的翻译观必然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而翻译属交际活动的下义范畴,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而翻译的核心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重建"最佳关联性".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导致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使不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达成统一,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给了翻译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是在两种语码和两种认知语境中进行的.翻译的交际属性决定了它同样受关联理论的制约.在语言交际中,推理是在文本和语境交互作用下进行的.翻译从本质上讲是受关联原则制约的推理行为,其目的是要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的关联论,给国内外语用学界乃至语言学界带来了较大、较长远的影响.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尤其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就极富解释力.根据关联论,翻译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包含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译者具有听话者和发话者的双重身份,所以译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的成功与否.本文从译者应如何担当好听话者和发话者的角色的角度,摘取本文作者在翻译课堂上的作业与练习为实例,着重讨论并归纳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达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译者翻译的局限性,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既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一些翻译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所以,本文立足于关联理论,探讨其与翻译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对方言翻译方法的启示——以陕西方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关联理论翻译观强调语境对认知的作用,这为方言的翻译研究提供了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分析关联理论翻译观对方言翻译的指导作用,探讨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方言翻译方法,认为方言的翻译应该要根据语境分析交际意图、寻找最佳关联,才能收到方言翻译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认知语用学核心理念的关联理论对翻译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强大的解释和指导意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以来是困扰翻译界的难题.文章以关联理论为视角,以英译"茅盾农村三部曲"为典例,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斯珀伯和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虽然主要是用来研究交际的,却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原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三个方面。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瓦尔登湖》三个中译本的得失。文章强调译者如何在译语作品中重现原文本中的关联性是检验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技巧。试图证明关联理论交际观能够指导译者过滤汉语中有文化特异性的语言形式,从而顺利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2.
多项选择完形测试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命题人和语篇作者是交际者,应试者则是交际对象.关联理论能够解释这种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过程.命题人假定应试者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也愿意付出努力去回答所有问题.应试者利用语篇和选项等语境线索构建理解语篇的认知语境,通过选择和推理,寻找符合语境的最佳选项.  相似文献   

13.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产生了翻译交际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本文对关联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系列假设,是一种动态研究。文章还讨论了认知语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对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依据关联理论,广告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为了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广告人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认知语境,提供最佳关联信息,实现广告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3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连贯重构的关联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中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把握语用翻译的实质,提高对文化缺省的识别能力,找出合理有效的重构策略,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20.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