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一四部丛刊《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录一卷,系影印上海涵芬楼藏明汲古阁刊本。书前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吴郡(江苏苏州)钱允冶①撰《吴郡重刊文湖州<丹渊集>序》,足知汲古阁本与钱序刻本之关系。钱序后,列崇祯四年辛未(1631)海虞(江苏常熟)毛晋②之叙文,说明汲古阁本之缘起及时间。每卷首页开始,顶格标出书名《陈眉公③先生订正丹渊集》,接下提行低四格载撰者及参校人员。  相似文献   

2.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本《辞源》〔四卷本〕第2册第1435页《晁公武》条下说:“守营州时,撰《郡斋读书志》,二十卷。”(亦见该馆1988年7月版《辞源》合订本第776页)按:“营州”误,应是“荣州”。清同治三年(1864)版《嘉定府志》卷46《艺文志》所收《晁氏读书志二十卷》条下说:“晁公武撰。”又引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公武得南阳公书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绍兴二十一年,守荣州,日夕校雠,每终篇,辄论其大旨,所发明有足观者。”又同书卷21《职官志》:“晁公武,钜野人。绍兴中,荣州刺史。”又32卷《…  相似文献   

4.
(一)嘉庆《泾县志》的由来 泾县(位于安徽东南部)修志始自南宋,宁宗嘉定年伺知县王栐首倡志事,撰成县志十三卷,其书早佚。明代凡三修:正德年间泾人左顺撰志八卷。成化丙申(1476),曹迁撰成增志十卷,赵昌为之校正。嘉靖辛亥(1551),王延幹受知县邱时庸礼聘,主持志事,越数月而志成。该志凡十一卷。明代三志,惟嘉靖《泾县志》尚见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入清,《泾县志》又经三修。顺治年间知县孙登第奉部院李日芃檄令,聘举人王云龙、赵时可等纂成县志一部。乾隆十八年(1753)郑相如私纂《泾县志》四十五卷本行世,人称《郑志》。《郑志》采用纲目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谷梁传》、表志列传则取法班马。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中心梅新林、俞樟华教授主编的大型学术著作《中国学术编年》一书,于2013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9卷,一千余万字。各卷的编撰者是:第一卷先秦卷,陈年福、叶志衡撰;第二卷汉代卷,宋清秀、曾礼军、包礼祥撰;第三卷三国两晋卷,王德华撰;第四卷南北朝卷,林家骊撰;第五卷隋唐五代卷,陈国灿撰;第六卷宋代卷,俞樟华撰;第七卷元代卷,邱江宁撰;第八卷明代卷,陈玉兰、胡吉省撰;第九  相似文献   

6.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7.
渲染敷陈春秋末年吴越相继兴亡故事的专著《吴越春秋》,史家著录,自《后汉书·赵晔传》、《隋书·经籍志》迄《四库》,都以其为东汉经师赵晔所撰。今各家文学史、小说史等论著都采用此说,本无可疑。然《隋书·经籍志》、新旧《唐志》、《读书志》、《通考》等均著录晔撰《吴越春秋》十二卷,自《宋志》以降,已作十卷,与今传本(指元大德十年刊本)同。隋、唐二志及《读书志》、《通考》同时并载有晋杨方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并见《晋书》),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而自《宋志》以降,杨方、皇甫遵二书即不见著录。由此,遂有今传本出于谁手之疑。自明迄今,歧说尚多,大致有五,现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读《东观汉记》(东汉刘珍等人撰),发现辞书上传统引源于《后汉书》(南朝宋人范晔撰)的成语条目,不少已见于本书。现列出《辞海》1936年、1965年(所谓“未定稿”)、1979年(三卷本)三版中引证于《后汉书》的一些条目来说明。推心置腹《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贼各归营,勒兵待帝轻骑入,案行贼营,贼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三版《辞海》引《后汉书》同纪。  相似文献   

9.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昭和四十八年版)第322页中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上)(昭和五十四年版)第1029页与第1423页,均把《御制圆明园诗二卷》的撰者著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撰,清鄂尔泰等注。根据该书的内容和有关人物的生卒年:清世祖(顺治)(1638—1661)、清圣祖(康熙)(1654—1722)、清世宗(雍正)(1678—1735)、清高宗(乾隆)(1711—1799)、清鄂尔泰(1677—1745)以及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名清昼,俗姓谢氏,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谢灵运十世孙.他早年出家,性喜吟咏,以诗干谒当世名流显宦,与于(由页)、颜真卿、韦应物等均有交往,屡相唱和.著述甚富.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又预撰《韵海镜源》.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五卷和十八卷两种《异物汇苑》,前者题为王世贞撰,后者题为闵文振撰。四库馆臣虽然对五卷本的作者提出了质疑,但因证据不充分,且未能考证出其真实作者,因此引发后世学者的再质疑。今通过考证指出,闵文振所撰《异物汇苑》最初是十八卷,刊刻于嘉靖十五年,此后在万历三十年之前又有一个修订后的重刻五卷本面世。今所见题为王世贞撰的五卷本,正是书商为牟利而据闵文振的五卷本刊刻后托名王世贞以传的,因此其实际作者仍是闵文振。  相似文献   

12.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13.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14.
朱敦儒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误。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以下简称《本传》、周必大《二老堂诗话》、郑椿《画继》卷三均曰:“朱敦儒,字希真。”《词综》卷十二。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则曰:“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按“希直”之说源出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经籍》七十二:“《樵歌》一卷,陈氏曰朱敦儒希直撰。”查陈氏《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左朝请大夫洛阳朱敦儒希真撰。”乃知马氏转引有误。“真”“直”二字,笔划相近,辗转引田,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15.
《旧唐书·经籍志》载记失误颇多,后世已多有校补,本文就其史部再考四则。《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皇典》五卷,丘孝仲撰。""丘孝仲"应作"丘仲孚"。《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朓撰。""谢朓"应作"谢朏"。《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有:"《海岱志》十卷,崔蔚祖撰。""崔蔚祖"应作"崔慰祖"。《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谱牒类"著录有:"《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撰。""裴氏家记"应作"裴氏家传"。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裘甫(仇甫)之籍贯,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懿宗纪》未载,唐代裴庭裕撰《东观奏记》(卷下)作“越人仇甫”,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懿宗纪》则作“浙东人仇甫”,因此,后人便以为裘甫之籍贯乃“越”或“浙东”,如《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称之为“浙东人”等,然笔者以为“越”、“浙东”仅是裘甫于起义前后之活动区域, 而非籍贯。因为“越人”即“越州人”,唐越州共领会稽(州治)、山阴(州治)、诸暨、余姚、剡县、上虞,萧山七县,裘甫不可能籍属越州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顾吉辰同志撰著的《<宋史>比事质疑》一书,已于1987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计53万字,是近年来研究《宋史》取得的一个新成果。它对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广大史学爱好者研究、阅读《宋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史》是我国廿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它包括了从北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起至南宋末帝赵昺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止,计320年的两宋王朝历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这部宏篇巨制,是元末先后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主持撰修,用两年半时间完成的。在撰写过程中,以王  相似文献   

18.
《蕉轩随录》12卷,《续录》2卷,方浚师撰。同治十二年十二月退一步斋刊版。是书褒贬分明,颂清官廉洁爱民,斥权贵淫奢祸国,足资警世。  相似文献   

19.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最早专记两湖地区时令风俗的著作。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此书早佚,仅有辑本传世。今拟就作者与注者的生平事迹及此书的内容、价值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关于宗懔系年宗懔,字元懔(《周书》卷34本传、《梁书》卷41本传、《北史》卷70本传)。亦称宗怀正。祖籍南阳涅阳。八世祖宗承,晋永嘉之乱时,以参与平定割据江东的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北史·宗懔传》、《晋书·陈敏传》),死于任上,子孙于是定居江陵。宗承之后,闻人辈出。其孙宗炳,字少文,著名画家,撰画论《画山水序》(《宋书》、《南史》本传、《历代名画记》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九年新版《辞海》这样介绍《高士传》(P 4684): 晋皇甫谧撰。三卷。记录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九十六人。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原书记述高士七十二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这样介绍准确不准确呢?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索:一、皇甫谧《高士传》原来记述了多少人?二、今本《高士传》的渊源。首先应该指出,《辞海》新版的介绍,是一个流传很久的看法,几乎成了定论。这是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看法。《提要》说: 《高士传》三卷,晋皇甫谧撰。……案,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曰:“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