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季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叶勇 《家庭科技》2013,(4):35-35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有三大"保健特区",分别在背部、腋窝和肚脐。每天做好这三大"特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扶助正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特区一:背部养生关键: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2,(9):26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在血液里专门攻击一种重要的血液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也是人体与外来病菌作战的"斗士"。那么,艾滋病病毒到底隐藏在身体哪个部位呢?艾滋病病毒可以在淋巴细胞中生存并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医书《难经》指出,人体内有7道"门",分别为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它们是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的必经之道,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与其相关,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门"。平时,这7道"门"各司其职,开合有序。然而,正如现实中的门用久了会出现问题一样,身体里的"门"也会受到各种疾病侵扰而出现"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球"球感"概念,定义其内涵与外延,分析"球感"的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有亮 《社会科学》2007,(6):185-189
人体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整体性的动力结构系统,而视觉正是这一系统进行运作的"特殊中介".视觉具有工具性特征,其它知觉都须借助视觉意象的参与,才能确立起自己的感觉形象;视觉还具有主动选择功能,这就使任何感觉都具有了某种倾向性.这即是"视觉意象"在诸种感觉活动中所起的特殊作用."通感"的发生,终究是诸种感官活动在某种特定情态下,向视觉这一最重要、最能接近事物本质联系的感觉形态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细菌生存,故有人形容胃肠道是细菌的"大仓库"。在许多人的意识中,细菌是非常有害的"小东西",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躲避它。那么,肠道内细菌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孙妮 《家庭科技》2014,(6):51-51
正韩国首尔大学基础科学院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开发出一种薄如"临时文身"的可穿戴电子皮肤,它可以储存数据以及向人体输送药物。尽管这不是开发电子皮肤的先例,但它却是可穿戴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重庆女作家杜虹冷冻大脑"的消息一出,人体冷冻技术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个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奇术能否真正将人体完好保存到未来医学足够发达的时刻呢?冷冻人体在未来又能否死而复生呢?文章结合人体冷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发展历程,从研究开发、技术应用、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四个方面对人体冷冻技术中潜在的技术风险问题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伦理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临近夏日,身体排汗量开始增加,狐臭问题也成了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用穴位来缓解和治疗狐臭呢?揉揉液门穴与曲池穴这两个穴位吧!液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因有降浊升清、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常被称为人体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它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语言文字本位向视觉图像本位转化的进程,在网络图像信息环境中普遍滋生的"两性互窥"现象,是这一进程的典型表征之一,它向美学提出了新难题.网络传播的技术物性、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网民构成和强调感性的后现代美学观念,是导致这类现象的主因.与人体图像相关的审美规范是一个在历史中动态建构的范畴.今天,只有将美学研究与信息工程学、图像传播学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启对网络人体审美问题的正确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6,(7):26-27
正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科学正确地养护,才能保证各个零部件的正常运转。其中,有8个人体"特区"是"仪器"中的关键部位,经常给这些部位加点"润滑油",可以延年益寿。头郜:梳头、多动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汇聚于此,这里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也指出,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统领人的一切活动。专家建议,平时要多按摩头部。可以用手  相似文献   

14.
张毅 《家庭科技》2005,(6):28-29
人体是最复杂的化工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化学反应。为了维持人体健康,我们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一、人体有酸碱平衡系统血液的酸碱度一般保持在pH7.35-7.45,平均为7.4,呈弱碱性。这是因为人体有个酸碱平衡缓冲调节系统,时刻动态调节人体酸碱性,使血液保持在弱碱性状态。因为只有弱碱性才能维持人体健康,使人体各种生化反应正常进行,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其中,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思想宜清静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为了规范人体器官移植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卫生部也专门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然而,在目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中出现的多例器官"交叉移植"、服刑人员申请捐献器官以及死刑犯是否有捐献器官的权利等问题,因无法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文和立法解释,而被搁置或叫停。如何界定、规范、处理这类法律事件,防止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以及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体器官移植医学实践与法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急需修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加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免疫力差"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很少有人能解释,为何免疫力会随着人体变老而变差.日前,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开了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密码",并为重新提升老年人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相关成果已在权威期刊《血液》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黄涵 《家庭科技》2013,(10):37-37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燥邪侵袭。在秋季,燥邪常伴随着风寒或风热病邪侵袭人体,使人体产生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容易引发咳嗽。传统医学认为,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以下两个食疗方可以有效应对秋季干咳。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178-185
我国《刑法》未禁止活体器官移植,但法学界一直未能为活体器官移植行为提供合适的刑事正当化理论。活体器官移植行为的正当化事由不是"被害人同意",而应当是"正当治疗行为"。只有符合医学适应性、医术正当性以及供体和受体的知情同意这三个要件的移植行为才属于"正当治疗行为",才能作为"正当业务行为"阻却违法性从而实现刑事正当化。而病变器官移植则属于治疗性人体试验,只有在符合特定要件的情形下通过"危险接受理论"才能实现刑事正当化。  相似文献   

20.
黄雅 《家庭科技》2014,(1):26-27
正多"点"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初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的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少,但人体各器官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为2000~3000毫升。出"点"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