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洛文塔尔从社会心理学视野出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德国的接受状况的研究,不但开辟了接受史和接受美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创建了"有关接受问题的理论构架"。他随后对文学标准和趣味问题的研究,又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其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通俗传记时所开创的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尤其是他对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文学接受史的梳理,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阐述了中产阶级阅读大众的出现和女性读者的大量增加所导致的文学媒介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变迁,从而揭开了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并非像有些批评家认为的那样完全是对西方文学现代性的被动反应和摹仿,而是既有西方文学现代性影响的因子,又有其特殊的本土文化底蕴。这种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性在周作人身上表现得很突出,并成为其审美矛盾性的来源———他既追求、模仿西方的现代性,同时又涵纳着深厚的本土情结;既对传统文化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又从传统中寻找现代性的理论资源,从而导致了他在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革命现代性上的冲突,最后完全走向一条反启蒙的审美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为我们理解文学起源和读者接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他相信一部文学作品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外部表达,艺术创作就是作家自己的白日梦,是他内心深处无意识欲望的变相满足。从生理层面上降低了文学本质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无疑是对西方文学传统中文学起源论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精神分析从心理无意识的角度对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作出新的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言的“卡塔西斯”,并且扩充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阈”、“文本召唤结构”等术语的理论内涵,从而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思想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明确的理论动机,即找寻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危机的方案,而贯穿整个救赎叙事的线索便是形式理论,它生发于早期文学思想,后拓展至生活、社会批判领域,最终又回到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文学美学理论。从《论文学史理论》到《审美特性》,卢卡奇通过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的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研究,将现实主义从文学创作所应追求的理想形式拓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世界观,最终构建出以文学形式思想为基本方法论、以现实主义为形式理想的文学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6.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自由观、现实主义文艺观等方面。由于其思想资源来自西方古典美学,实践美学无法回应审美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理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对世界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接受美学的先驱者将作品置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动态结构中 ,使读者这个被长期遮蔽的领域获得了富创造性的亚上帝的地位 ,从而实现了从思维模式到方法论的一次变革。本文从对接受美学理论基本概念的认识出发 ,表达了对其代表人物的研究建树和中国学者的后继研究的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有三个学派——美学中的环境美学,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景观学科中的生态美学——都把怎样进行生态型的环境审美作为研究主题,并且在批判西方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方面与中国美学的原则相契合。而环境-景观-生态美学又有小全理论和大全理论之分,研究其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与中国美学的异同,有益于推进美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很早就用“品味”、“体味”、“咀味”、“寻味”、“玩味”等概念来表示艺术接受活动,并由此形成“品味”的鉴赏理论和接受理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能够充分显示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理论成果。文章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某些理论成果为参照,从现代理论的高度对“品味”的接受方式进行审视,并通过对其心理过程、思维特征和审美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具体阐明了它是一种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本体结构相对应、有着深层的接受指向,且深入揭示艺术接受活动中种种复杂的心理奥秘和心理功能,并充分反映我们氏族的思维性格和文化精神的艺术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 ,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 ,以及读者反应批评。这些理论一反过去封闭的文本研究的方法 ,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 ,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之后 ,不少学者也试图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接受理论 ,在浩如烟海的接受资料中进行梳理 ,发掘我们自己的接受理论遗产。这其中 ,大致有三种态度 ,第一 ,认为接受理论是西方的专利 ,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学术土壤中 ,中国古代没有接受理论 ,只有文学鉴赏理论。第二 ,以西方接…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之所以选择审美领域批判为整个诠释学经验阐释的出发点,其原因就在于他试图通过对以康德为代表的美学主体化倾向的批判和超越而揭示出近现代对认识和真理问题的狭隘理解之症结所在。本文力图通过将康德与伽达默尔的审美批判还原到两者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中,从而挖掘出两者的美学立论深层次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是由我主持申报并获立项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中蕴涵着的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接受诗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清理和阐释,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演进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进行深入的发掘,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艺学寻找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所以要选择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研究领…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强调审美和艺术的政治介入,展现了一种包含了审美现代性批判的美学乌托邦的理论取向。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不仅仅意味着美学转向政治思想,它强调审美与艺术是文化改造和政治主体形塑的重要力量,既突出审美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强调超越意识形态的“感觉共同体”或“审美共同体”的建构。当代美学和艺术正在不同程度地遭受工具理性的影响,美学和艺术存在着成为单向度思维工具的危机,因此需要从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中吸取“下行通道”的思想资源,其目的是将那种学理和思辨层面的美学真正转化为文化的批判力量和理论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论中接受理论把文学文本从决定性和自足性的牢笼里解放出来 ,将接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引入文学翻译研究则构成了对原来的文学翻译标准的反拨 ,而“多元的文学翻译标准”的提出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驳“实践美学终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美学的批评论者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美学的问题域,割裂了审美与现实社会、人生的丰富联系,他们从审美中心主义的视点出发,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简单地等同于个人本位和感性本体,先入为主地认为实践美学片面强调必然、物质、群体、理性,因而断定实践美学“不具有现代性,还不是现代美学”,并宣称“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具有理论规定性的学术流派走向终结”。这种简单的三段论式的思路无论是前提还是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实践美学建基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构想之上,坚持从现实社会、人生出发理解审美问题,反对后实践美学对超验彼岸世界的乌托邦幻想;坚持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反对后实践美学对理性的激进批判。实践美学不仅具有现代性,是真正的现代美学;而且作为对现代性(包括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反思,实践美学是一项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风起云涌,并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在诸多西方文论中,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的关系非常紧密。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翻译理论研究,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可行性与审美性,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哲学、文学三个方面探析了接受美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接受美学是当时德国社会历史的产物;现象学哲学美学、解释学哲学美学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为其提供了哲学的背景;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和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则是其产生的文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