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庭伦理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久不衰的重要主题之一,明清小说尤为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我们拟从亲子、夫妇、长幼、妻妾、姑媳、主仆等6个方面对明清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观作一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先谈明清小说中的亲子伦理观与夫妇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女诫>是我国第一部以儒家正统思想阐述女性教育的专著.全书以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为名,从七个方面讲述了女性应遵循的封建伦理.由于本书把分散于各经典中的伦理纲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从理论上论述了女子立身处世"三从之道,四德之仪"的道理,故对后世女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夫妇离合作为最触动人心的人间话题之一,在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讲述,它大致包括乱离重圆、恨别复聚、脱险再会三种范式.这一话题是在人们期待团圆的愿望以及各种伦理信念的驱动下形成的,其中所蓄积的角色意识以其内在的人格魅力对传统角色意识构成了强有力的冲犯.  相似文献   

5.
过去 ,我国关于夫妇之道即恋爱、婚姻方面的论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然而遗憾的是 ,关于《周易》夫妇之道的研究只能见到零零星星的几篇论文 ,至于系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著作至今未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 ,属于一种伦理型文化 ,而传统伦理的五伦 (即夫妇之伦、父子之伦、君臣上下之伦、长幼之伦、朋友之伦 )中夫妇之伦又具有首要的地位 ,按儒家的说法是人伦之本。这可从《周易》中得到反映。《易经》的 4 5 0条筮辞中 ,涉及到婚姻家庭方面的内容有近 4 0条 ,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易传》对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有两段最经典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对《诗·周南·关雎》篇主旨的解读从先秦以来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早期儒家从情感与礼义之关系角度,以“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主旨;汉儒则认为《关雎》体现着“后妃之德”,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化典范意义,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帛书《五行》联系起来,对历史时期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早期儒家和汉儒关于《关雎》主旨的评论看似颇有分歧,实际上则是内在一致的:“以色喻于礼”之论,是对《关雎》将生命意义上的男女恋情升华和规范为伦理意义上的夫妇之德的肯定;而汉儒对《关雎》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之政教意义的肯定,不仅与早期儒家夫妇伦理观念相一致,而且与早期儒家《诗》学观一脉相承;恰当理解《关雎》诗旨,才能有效解读其蕴涵的礼乐教化与美善之德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借鉴日本广告伦理研究成果,促进中国广告伦理建设,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趋势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日本广告伦理进行综合研究.认为21世纪以来"广告伦理新构建"研究为日本广告界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个人伦理和组织伦理"、"积极伦理和消极伦理"、"经营伦理背景下的广告伦理研究"、"广告伦理内在构造研究"和"广告伦理推进研究"为其核心内容,其研究趋势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伦理生活"对哲学的要求"的形而上学表现就是"伦理性"——Sittlichkeit(或伦理生活、伦理世界),伦理性形而上学是现代性哲学的形态。"伦理与世界"的关系是现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伦理是以"世界"为依托的,世界是"伦理"的存在,这是两个相互交织的基本问题;而"伦理性"则是伦理与世界"关系"的交织点。本文拟以此框架分析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现代性伦理是在对传统伦理世界中"善的缺失"的感受中逐步确立的,因而,现代性伦理开端就以"世界性"的哲学要求的确立为基本特征。而现代伦理世界"伦理性"的哲学操作,既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批判,也无法指导世界的应然状态。于是,预设的至善理想——"伦理世界"被扭变为"恶的世界",这就是现代道德世界"伦理性"的转变:有恶世界的伦理学。这种伦理"世界观"的转变,深刻影响着现代伦理学的"伦理性"——"抑恶"优先于"扬善",而不是相反,或者说"抑恶"即是"扬善"。  相似文献   

9.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它的产生给人类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由该技术引起的代孕行为会涉及很多伦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各国对其态度不一,我国已于2001年立法禁止.探讨代孕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代孕行为引起的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它的产生给人类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由该技术引起的代孕行为会涉及很多伦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各国对其态度不一,我国已于2001年立法禁止。探讨代孕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伦理生活形式上对水的认知经历了3个阶段:水为伦理本原、水为自然资源、水为生态根源。水伦理的生态理念是从生态根源上对水的道德亲证,它内含对水本原的精神隐喻的生态诠解,又隐蔽着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注入精神元素的意图,故而是对遵循自然的水伦理在伦理生活方式上确立的一种生态定位。按照水伦理的生态理念的内在要求,生态进路中的水伦理,是一个由"尊重水文"的生态信念、"遵循水利"的生态立场、"亲证水德"的生态规范诉求所构成的不断展开的伦理体系。它诉诸道德亲证的伦理生活形式,而非道德论证的实践推理,是对水之生态根源的实践认知和道德回应。在亲证水之自身价值的意义上,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呈现为一种广大的道德关怀。通过道德亲证,水伦理才将一种"用"的伦理建立在"乐"的伦理基础上。由于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倡导遵循自然的伦理,它隐含有从生态"是"得出生态"应该"的逻辑,因而无法避免自然主义谬误之诘难。  相似文献   

12.
代孕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它给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和法律的困境。其主要集中在:代孕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代孕中商业性代孕的“合法性”问题;代孕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汉代三家《诗》学以通经致用的特点发挥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规范作用,以《关雎》为中心提出了匡正夫妇伦理对社会兴衰的关键意义,又认为婚姻礼制从形式到内容必须敬慎重正,同时通过诸多诗说表明对妇女德行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元杂剧家庭伦理叙事中,常常出现人物身分失落与重新确认的现象,由此展示为认父、认母、认子、认夫、认妻、认兄弟、认伯父以及寻父、寻夫的种种叙事情节.从元杂剧对纵向的血缘关系维系的父子身分、横向的血缘关系维系的兄弟身分以及不公平的夫妇身分的有关叙事的分析来看,元杂剧在反映社会动荡对家庭关系冲击的同时,又极力维护着传统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5.
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代表了中国近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的新范式。他对义利关系、经济自由和消费伦理等经济伦理范畴作了探求,提出利己与利人相结合的"两利相利义利合"的观点和"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伦理原则,以及反对"富而不用"的节俭积累消费伦理观,试图以西方经济伦理资源促进中国经济伦理发展的转型,从而对近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如何看待伦理文明,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近来,有的作者撰文,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法治文明应该取代伦理文明,伦理文明限制了人的自由,伦理文明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等等。这些看法不但关系到对伦理文明的评价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前途问题,所以不能不辨别清楚。一、伦理文明在历史发展中有阻碍作用,但也有许多精华毋庸讳言,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伦理文明,在历史的发展中确实起过阻碍作用。如重义轻利思想,重君子轻小人的思想,严格的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学说中,伦理道德观点占有重要的位置。针对伦理道德的范畴及其准则,从春秋晚期的孔子开始,直到秦汉时期,经过几百年的思想发展,逐步形成比较确定的概念: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是“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维系伦理关系的推则是“三纲”,  相似文献   

18.
在《责任的落寞——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观》一书中,吉尔·利波维茨基勾勒了伦理形态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迁的轨迹图。在前个人主义时期,伦理表现为管制型的"有痛"伦理;进入个人主义时期,伦理在脱嵌于"有痛"伦理形态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个人权利泛滥的无序混乱;新个人主义时期则针对上述伦理困境,呼唤良知的回归,并构建一种新型的"无痛"伦理。这种"无痛"伦理是在回归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倡导保有底线但抽离出奉献感的新型伦理模式。这样一种伦理变迁的分析,既强化了伦理随现实变动而发生变迁的视角,但也遮蔽了伦理对现实应有的超越批判向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婚制关于夫妇情爱伦理问题的调整并非主要功能,外在的家族秩序、政治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的规制才是其核心内容,这与现代婚姻法的机制正相反.鉴于这种缘由,历代的立法皆强化诸如此类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其目的是通过婚制的意识渗透形成政治习惯,借以维护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基础的皇权政治和官僚体制.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学伦理学意图沟通为"身"的医学和为"心"的伦理,但受到身心二元论基础的局限,传统医学伦理学只片面强调"身"的机械修复而忽视"心"的情感体验,难以抓住医学伦理的意旨所在。现代医疗技术更凸显了对"身"的改造与完善,因而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医学伦理困境愈发严峻。对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思有必要实现"身体"转向。在身体伦理的视域中,现代医疗技术凭借高技术的运用以实现身心的良善合一为初衷,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引发的"身"与"心"的伦理困境,以及主体间对话缺失导致的"我"与"世界"的伦理困境。因此,充分利用身体伦理的学术资源,更新伦理向导的价值基础,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题中之义。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向导应当回归"身体",在医学实践中关注与体验具体的活着的身体,在医学伦理实践中打破理性的普遍价值规范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