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金的《随想录》是新时期散文的先声。其中的艺术散文具有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勇气。作者对封建专制意识的沉痛批判和自我忏悔意识,代表了鲁迅之后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劫难后的生命选择,也代表着以"五四"为象征的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诞生和传播、生根和发芽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充满了一种超越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探求“含蕴发展理念的传统精神”,关注的是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他超越自然物象,追求一种自由意识,但在表达时又不十分自由。他的创作是其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是他超越文本的生命承诺。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女性散文创作挣脱僵化创作模式的束缚,以自由直白的心灵言说袒露女性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感悟。在文化反思、体验本真生命状态和放飞生命理想的过程中,女性散文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少数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积淀与四川少数民族特定生存环境之关系 ,结合社会政治及时潮荡激等外部因素 ,运用散文文体学理论和文化学观点 ,剖析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散文的特质及其形成原因。着重指出 :运用“异质”的表现符号体系 ,选取具有本民族文化形态特征的童年生活作题材 ,着重从本民族文化意识和价值判断的角度去审视 ,是民族杂合共处的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散文的基本特色 ,研究之 ,对繁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建构新型中国文学的事业 ,有实在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 ,即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 ,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先生的散文表达出一种独有的生命意识 ,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崇尚与赞美 ,对弱小生命的关注与同情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散文一些名家名篇的考察 ,探讨了新时期散文所具有的真情性 ,分析认为 :一、新时期散文具有行文上的率真品性 ;二、新时期散文是内心情感的倾诉 ;三、新时期散文显示了文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小说著称文坛,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与小说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价值;禅宗意识的自觉追求与渗透就是一个重要特征。贾平凹散文写自然,也写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与在人生中追求自然的情趣是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游记类散文)的主旋律。这里就融入了禅,融入了禅对人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新时期文坛的整个背景上,深刻揭示出了先锋小说家“自我意识”的内在变化轨迹:从对“五四”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和生命意识的“虚无”认知与处理到对新时期现实文化价值和生命意识的“无为”选择和文学操作。总结了它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教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熊育群在散文中坚持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敬畏与赞颂,体现了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庄严美,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同时,强烈的“异乡人”心态让他关注迁徙者的历史,深情而忧郁地表达其对人类精神家园的绵远乡愁.其注重生命体验的散文语言具有浓郁的诗性美,拓展了散文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纵观简媜散文,生命性一直是贯穿简媜散文的精魂之所在,然而简媜散文生命意识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死亡意识为观照,死亡是促使简媜走上创作道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然而,简媜散文中呈现的死亡意识不但没有消磨其散文的生命力度,相反,在其试图超越死亡意识的过程中,更显其生命意识。生的存在因为死才有意义,生与死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二元世界观。死亡意识如同一个隐匿的幽灵时常在简媜的散文中显现,如在其散文创作中,多以黑色为色调,多喜欢用带有“鬼气”死亡意象的形容词句,但简媜内心向上的生命力度使其以己微弱之躯超越死亡,并最终能够超越死亡阴影。  相似文献   

11.
李华的文学成就以古文称著,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光辉的地位。然而,李华的骈文是其古文成立的基础。在中国文类发展史中,李华的骈文乃是介于六朝骈文和唐宋散文之间的一个亚类。对李华骈文代表作的分析表明,其骈文不仅影响了唐宋古文,还对宋四六的形成起到了范型作用。此外,李华的骈文对研究中国韵文体寓言的缺类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及其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对传统家族叙事的革新性,并从内容到形式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新时期的家族小说创作。从母题形态、时间观念、空间布局、叙事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国作家对福克纳的接受、过滤和重塑,考察中国儒教文化家族叙事和美国基督教文化家族叙事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内在差异,剖析各自的精神价值诉求和文化传统底蕴。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4.
焦宝 《东方论坛》2011,(1):83-87,109
赵执信是清初山左诗人群体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其诗文、诗学理论、诗余乃至书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以来,赵执信研究在学界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具体有赵执信概论性研究、赵执信诗文及诗歌理论研究、赵执信与王渔洋关系及其交游行迹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史建构的新时期文学,既有社会发展的生成原因,也有文学史研究自身的生成因素。新时期文学史建构的三个基点:“人”的主题贯穿,文学性体认的去蔽,整体性的架构。文化结构内部的不平衡造成文学治史思考的困惑。针对困惑进行的反思:坚持把新时期文学本体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整体性语境中整合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观照;注重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8.
《雾里看伦敦》是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访问英国伦敦之后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从“他者”镜像的角 度研究发现,正是在这部散文集中,冯骥才表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学现代主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这种矛盾恰 恰反映了现代性的两种互相矛盾又彼此依存的性质,即表现为现代性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这一特征, 使得冯骥才突破了散文模式化书写,在文体上促使一种具有反思性主体的文化散文产生的同时,也从思想上为散 文书写增添了审美张力,从而对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江苏常州散文学会的作家作者,出于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了近30部散文专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地区的社会进步和风情世态,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并且形成了“实写”和“虚写”两个艺术流派。其中最具有思想深度的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大致有六个类别: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旅游散文、社会散文、科教散文和世情散文。代表常州地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也是新时期中国散文大观园中的一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