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汉史研究丛书》中林剑鸣编译的《简牍概述》一书,对《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一简(见八章《简牍中政府下达的文书》)之“连同匡夷故长公主夷卿大婢外人”的解读颇有可商之处。其文略云:“(汉)宣帝以前有四人称长公主”,即“馆陶长公主嫖,文帝女,尚陈午。阳信长公主(又称平阳公主),景帝女,先尚曹寿,后尚卫青。卫长公主,武帝女,尚栾大。(下略)”三句四处言公主“尚”夫,而此云“尚”不确。检《汉书》,《东方朔传》曰:“初,(景)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卫青传》曰:“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  相似文献   

2.
《北史》卷80《外戚·李惠传》载:“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父盖,少知名,历位殿中都官二尚书,左将军、南郡公。初,太武妹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犍之妻。太武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之助,故宠遇差隆,诏(李)盖尚焉。盖妻与氏以是出。”《魏书》卷83《外戚·李惠传》所载内容与此完全相同,文字也相差无几。据此可知,武威公主似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凉州之后不久因她“通密计”有功而将她改嫁李盖的。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3.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迄今却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虽在《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刊于《历史教学》1983年第十二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也未能展开。本文拟对唐与契丹、奚的七位公主作些考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唐时期曾有12位公主入主道观,虽原因各异,却均在入道后有过不凡的社交与恋情.细细考察这些公主的社交与恋情,我们不难发现唐代社会某些有关社会、婚嫁,个人交往的风气的变化,这对古代妇女生活史的研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唐代公主的命运与唐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元代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翁牛特旗建全宁路,属弘(雍)吉刺部,鲁王封地。其地迄今尚存元代遗迹多处。可确认为元代碑刻,且有较大研究价值者有五:《全宁路新建儒学记》《(张)住童先德碑》《张氏先全碑》《张应瑞与夫人刚氏墓碑}}《竹温台墓碑》。由五碑所载可见翁牛特旗一带于元代是个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地区,也是元朝诸帝比较重视的地区。两代公主下嫁弘(雍)吉刺氏,且元文宗娶鲁大长公主之女为后,可见其地之政治地位。正由于此,翁牛特旗才留有较多的元代文物遗迹。张氏墓地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乡牌楼沟村旁山坡上。墓地有…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唐固安公主出嫁时的名号问题、与唐燕郡公主和亲的契丹首领李郁于的名字问题及突骑施首领苏禄之妻名为交河公主还是金河公主的问题。认为固安公主出嫁时身份是县主 ;契丹首领的名字是李郁于而非李郁子 ;苏禄之妻应为金河公主  相似文献   

8.
与吐蕃和亲,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是唐朝的政策。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以敦睦唐蕃关系。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山南桑耶寺等古代各寺中,都有文字记载,并存有大幅壁画;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美丽传说。在《全唐诗》中,以"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或"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为题的17首诗,是唐代诗坛对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文学见证。  相似文献   

9.
麴氏高昌王国至唐前期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出现了"公主"的记载,包括突厥公主、隋唐的公主,还有高昌王国自己的麴氏公主,她们都对麴氏高昌王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这些公主的身份和主要活动,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本文通过对正史记载的一些讨论,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和前贤研究成果,力图能够对这些公主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主是唐代统治集团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群体。总体而言,唐代公主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婚姻关系的建构这一方式来完成的,其中具有极大的矛盾性:一方面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公主处于绝对优势、支配和相对自主的地位;同时这种婚姻家庭关系的形成又具有服从于政治权衡、服务于集团利益的特点,从根本上讲公主并无真正的自主性可言。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同姓不婚包括同宗、共姓和姓音同字不同三种情况,有人认为唐律所称同姓,乃谓“同宗共姓”,亦“即尝同祖”者而言,其实并不正确。亲属不婚限制的是与异姓之间的婚姻行为,反对尊卑为婚。唐律和唐令都有官民不婚的规定,但互有不同,可能在开元二十二年(734)以前执行的是唐律的规定,之后则执行的是唐令的规定。在唐代存在有妻更娶妻的情况,但不能估计过高,有妻不婚的禁令基本得到贯彻。唐朝尽管没有僧尼不婚的规定,但由于唐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要求僧尼严守戒律,因此僧尼的身份在事实上已经构成婚姻的法定障碍,而且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僧尼不婚确实得到了比较严格的执行。  相似文献   

13.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廷政策以及唐边疆稳定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选取的汉代公主,主要指帝女或帝姊妹,对汉代和亲公主不加赘述,在叙述过程中,为行文方便,暂把汉代公主作为一个阶层进行论述。主要对两汉公主名称、爵位的由来变化,所受教育状况,穿着礼仪以及平日的娱乐活动做一考察,以期展现两汉时期公主的日常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人费冠卿留存的作品不多,也没有显赫的仕宦经历;但他颇受晚唐士人推崇,很多文人墨客前往其故居或墓前凭吊。人们关注他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愿接受朝廷征召之举,他对待功名的态度以及处理仕宦矛盾的方式让士人羡慕不已。通过分析晚唐文人激赏费冠卿的心理原因,可以进一步揭示唐季文人的心态及其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中叶后,朝鲜朝著名的“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翻然改道而学唐,使得“宗唐”成为诗坛主流。白光勋的绝句具有盛唐风韵,尾联多散句单行,三四两句构成转合,他还善于借鉴盛唐诗人融情于景,言在意外的手法;其咏史绝句具有中、晚唐风味,内容取向上,类似中唐刘禹锡,着眼于现实,艺术手法上,类似李商隐,主意事,不主情景;其歌行在内容取向上,类似初唐歌行,大都写女子闺情、边塞、歌咏文人的高风亮节等。另外,其诗歌创作并不仅仅限于宗唐,其五言古诗具有魏晋风范;其歌行的体式特征类似南北朝及隋代的歌行,用韵上,则类似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韵律特点。其诗歌存在模仿的弊病。  相似文献   

17.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的律疏制定是形成《唐律疏议》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有《唐律疏议》。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律疏删缉则是形成《唐律疏议》的又一关键步骤,正是在这次删缉中,《唐律疏议》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定型,之后唐朝适用的律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唐朝灭亡之后,《唐律疏议》的适用并没有停止,因此,在传抄和适用中,也还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都甚微末,总体而言,《唐律疏议》还是延续了开元以来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后世所传诸本《唐律疏议》有可能是从《宋刑统》演变而来,还认为《唐律疏议》各律的篇目疏议是元朝以后好事者所添加,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于理于据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诗并进  相似文献   

19.
唐代许临墓志 ,由知名文士贺知章撰文 ,书法亦隽雅。志主青年时期久在相王李旦府中任低职官员 ,相王登帝位 (睿宗 )后 ,擢为右武卫将军 ;在平灭太平公主、常元楷等发动的宫廷政变中立功 ,得玄宗嘉奖 ,出刺曹州 ,卒于任上。此志可以补正史无许临传记之缺佚 ,并为研究其文学作品和撰作技巧提供了新鲜材料  相似文献   

20.
陈一风 《南都学坛》2005,25(2):22-25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练、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拔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