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障制度,对推进我国企业改革、恢复企业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改革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国内外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养老保险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工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意义重大。本文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借鉴国际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进入议事日程.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国家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即着力建构适度平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增强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制度全覆盖及“双轨制”并轨运行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障领域的隐性失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群体间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与地区间基金收支规模失衡发展及逐年加剧的态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新时代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只有在迎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向的基础上,精准识别隐性失衡点进而牢牢锁定改革突破口,把握改革契机,选准改革路径方可保障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的逐步形成,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生活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农村传统家庭保障方式已难以承担起全部的保障重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借鉴国外的实践和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养老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绝对数量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地区间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城乡间老龄化发展不同步等一系列特征.由此给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了养老金资金短缺、保险覆盖率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保险投资少覆盖面少等一系列挑战.解决各种挑战需要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中养老金支付比重,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巩固家庭养老,循序渐进的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进人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农民面临养老风险的不同,建立以年龄为主要缴费依据的养老保险方案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但是,与此同时,也应适当考虑年龄影响下农民职业分化造成的养老承担能力以及养老观念和需求的多样化。只有在综合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立起兼具公平与效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作为我国农村传统的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具体的对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福利救助制度、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离开了终身依赖的企业已成为社会普遍观象。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加快,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老人和"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松动,一种以社区、机构养老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今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应抓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企业退休人员与原单位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实行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前提之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使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更大挑战.当前,应积极创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责任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政策法规完备化等特点,充分保证了养老保障的公平性。我国可以适度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养老保障的多层次性、服务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养老模式的积极创新方面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1% ,养老是农村劳动者乃至全体国民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 ,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障制度极不完善。因此 ,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针对经济体制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探讨加快建立我国欠发达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文化的内涵———养老、敬老和送老与特征———反向价值观。然后阐述了其在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影响及国家应在养老文化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养老保障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基本保证了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经济来源,他们的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使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更大挑战。当前,应积极创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总人口的 70 %是农村人口 ,搞好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很有必要。但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较多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需采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同地区的试验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政府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主体,而价值理念是制度建制目标和建制原则的根据,理清政府执政理念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的影响机制,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明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执政理念内涵,深入分析和评价其对“新农保”制度价值取向影响的传导机制和过程,有利于剖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和预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江苏太仓、启东、赣榆三地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险试点情况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江苏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支持力呈现持续不断弱化的态势。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苏农村的家庭养老支持、农村社区养老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支持方式进行分析,结合江苏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思及政策建议:力争消除城镇与农村的二元养老保障制度,突出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方面的主导地位,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从多方面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纯收入,从根本上使广大的农村居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