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使者,肩负着传承文化、融合文化、研究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要构建大学审美文化,就应先给大学审美文化定位,克服大学审美文化的感性、零散性、模糊性、盲存性,使其理性化、系统性、明晰化、自主化.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文化充斥荧屏的当下,科学地定位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迫在眉睫。电视作为与大众最具亲和力的传媒形态,大众接受性构成其生存属性,因之,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应定位于对大众趣味的追逐。然而,电视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先导大众的功能,电视的超越性、引领性的角色定位更不应缺失。电视要追逐大众并不被大众所淹没就必须掌握先导,而要发挥其先导作用又必须关注大众的需求,电视的追逐与先导是辩证互补的关系,统一于电视的大众传媒的角色之中。电视制作人是实现电视追逐与先导传媒角色的实践者,大众的精英与精英的大众是电视制作人的综合身份。  相似文献   

3.
孙玉萍在《甘肃社会科学》2 0 0 2年“论文辑刊”撰文指出 ,当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期 ,开始了三大历史转折 ,因而中国当代的文化 ,也内蕴了三种文明 ,即农耕文化、大众文化和赛伯空间文化 ,呈现出多元开放、大众娱乐和年轻化特点。一、大众文化追求商业价值而不是历史价值 ,缺乏对生活底蕴的理性思考 ,它强调大众参与的平民性。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由以往政治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 ,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当代文化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处于当代主流文化位置的大众文化身上。 1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  相似文献   

4.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特定心态的物化表现,也就是现实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过滤、酝酿甚至煎熬之后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可以被视为特定审美心理乃至文化心理的“同构”对应物。因此,审美心理学自然就成了透视文艺作品心理内涵的富有诗意的爱克斯光了。这种爱克斯光透视又分为创作主体、形象主体、接受主体三个层次。但当我们运用审美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中国古典小说时,却感到困难重重,即使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世情小说(也叫作人情小说)也丝毫不让人感到轻松。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分门别类地为受众制作产品,是一种产业文化,其载体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其载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服从于目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在“商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它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都是立足于激发受众的欣赏热情、接受受众的审美选择。电视文化传播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形式,电视文化引导了受众,也被受众的需求制约。  相似文献   

6.
“大众审美文化”笔谈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今文化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它是我们贯彻“两手抓”方针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大众审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何正确对待大众审美文化中的问题?这里发表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社会是由贵族社会脱胎而来的平民社会,现代性是一种平民精神。平民精神具有功利性、世俗性、平凡性,并形成了大众文化。贵族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具有超越性、自由性、高贵性,并形成了精英文化。在现代社会,贵族精神成为批判现代性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社会在秦以后是平民社会,形成了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薄弱。在五四运动和人民革命中形成了新的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被清除。当代现代性也具有片面性,大众文化极端发展,缺少精英文化的制约,造成文化生态的失衡。因此,必须吸收贵族精神,建设精英文化,开展对片面的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中。中国大众文化深深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并迅速壮大,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相抗衡,与这两种文化相对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征服和文化霸权意义的文化现象。这一过程始终是伴随着信仰危机所导致的孤独的文化大众对各种文化产品的需求这一特定背景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使得其体制下文化建设的一套专业作家创作体系也随之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创作者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进行文化创作,大众文化就在这种原有信仰式微而新的信仰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逐步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信仰危机所导致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也是其自身娱乐性、感官性、刺激性的文化特质决定的,在当前这个以消费感官刺激为核心的时代,它是符合广大文化受众的消费需求的,而精英文化所倡导的权威主义、重视审美价值、人文价值、欣赏距离感的文化特质也只能站在边缘地带,逐步衰微下去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问题的争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考察传媒公共领域的伦理维度,阐述了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存在形式,进而提出平民大众的变化与成长使电视综艺节目建构公共领域具有了可能性,平民大众追求一种自由和善的生活是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内涵,情感共鸣、认同与形塑是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文化义作了新的界定,认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的结果.本文还就文化义与词义及其构成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考虑到绝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我们提出了"交际文化义"这一概念,并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揭示"交际文化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 ,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 ,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13,33(1):137-140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受众欣赏方式的变化促使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寻找合适的传播途径。电视作为最为普及的现代大众传媒,其传播特征能够使戏曲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更为立体、光艳地展现给广大受众,契合了受众的某些审美需求,因而成为传统戏曲由"小众艺术"转变为大众艺术的必然选择。戏曲艺术与电视的结合,使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大,戏曲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是也应注意到二者的结合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现代电视传媒手段给传统戏曲艺术带来诸多挑战;而电视传媒方面也因为其强烈的可视性、快餐化、过度娱乐化等特征而无法诠释传统戏曲艺术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传媒完美结合就必须做到:传播内容在注重品质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传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但不应媚俗;受众要不断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的内在构成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从历时性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存在超越了它所属的时代,在所有时代被阅读,亦即艺术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存续;二是空间的维度,经典超越它所属的创作个体与所表现的对象个体、所属的与所表现的民族与国别,在世界文学视域中被阅读,具有人类普遍性的特点.所以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具有超越性,而这一超越性源于文本的审美性、原创性以及对话性.经典如同文化语法的母体,不断创生出新的作家和新的读者,其辐射性使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之中,同时也留存在一代代作家的互文性文本中.经典,表明文艺作品长久的生命存续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水"是灵动的,是哲学的。统战文化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追根溯源,从中国传统的"水"文化中汲取养分,应该努力生发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当代意义,将古圣先贤许多只有审美性的哲学思维改变为可供实践的治国方略。从"水"文化的哲学蕴含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统战文化建设的感悟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消费文化的跨国界旅行,跨国资本借助于大众媒体的力量把商品与文化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扩张资本的同时也在传播着自己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当代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使F·詹姆逊深为忧虑美国通俗文化在全球的扩张,而A·德里克则看到了一种全球范围的消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入侵.这样,当代消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文化理论和实践问题,即民族形象的文化身份转变和重塑问题,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来说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可以说,当代消费文化的商业性和时尚性正在对民族形象的历史性和认同性进行着挑战,这就是全球化趋势下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具体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普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兴趣的文艺美学,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有待于作深入的认识,这部《文艺美学辞典》可能有助于这种并不简单的认识的深化。这门学科所要认识的对象是很复杂的。要科学地也就是创造性地阐释文艺的外部关系或内部关系,看来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困难。外部与内部的区分只有相对的意义,内部自身往往也有内部与外部的矛盾。如果可以说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文艺作品的“消费”的关系是一种外部关系,但文艺作品不只创造着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且人们的审美需要又反作用于文艺所创造例如它的审美价值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岂不也具有内部性。面对这些复杂理论,企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主体概念。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审美文化主体数量众多且个体状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将主体审美需求划分为“直观的审美需求”、“趣味的审美需求”、“艺术的审美需求”等三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能力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文艺创作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文艺自身的品性问题。文艺品性由审美性、思想性、商品性三元素体现。审美性是文艺的本质属性 ,思想性和商品性是文艺的附属属性。在创作实践中三元素的统一是可能的 ,但要处理好文艺作品的本质属性和附属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