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互联网与大数据正在深度改变区域公共服务模式,中国区域公共服务正由“新区域主义”逐渐转向“区域共享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不再单纯依赖成本高昂的行政区划合并或者大都市政府扩容,而是另辟蹊径地由信息化驱动区域公共服务共享化:区域公共服务的价值观转向共享价值观;信息与大数据消解区域服务的行政壁垒,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由行政空间非均衡配置转向信息空间一体化、均衡化与共享化;区域公共服务组织结构由官僚制转向人才共享机制与项目创新制。  相似文献   

2.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战略是党在十八大以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表达的困境是制约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瓶颈。从湖北省12个城乡区域1126户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表达上存在供给不足及供给偏差的问题;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上存在需求淡漠的问题。这种困境根源于政府的理性设计与村民的感性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涉及到政府、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表达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对此,可以从构建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规制表达机制以及第三方供给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三方面促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带来飞速的资本集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对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公共服务主体的优势,在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多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为区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现了乌昌一体化。乌昌一体化与其他地区进行的"一体化"不同,民族地区的"一体化"由于涉及到自治权问题和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动,情况更为复杂。文章对乌昌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制度创新以及遭遇的法律障碍进行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县级政府、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上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3省87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调研材料,分析政府项目驱动下农产品上行问题。实践表明,政策利好为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试错空间,“S2B2C”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农产品上行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多数县级政府未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之于农产品上行的作用,普遍存在政府治理方式滞后、公共服务网络不健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缺乏、冷链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为有效推动农产品上行,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公私合作”、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注重品牌营销、优化产品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成为推进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同城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福莆宁同城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地区经济差异大、区域规划缺乏统筹安排、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极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建议通过建立同城化过渡性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和对口支援政策体制,改革财政支付制度,并出台同城化区域共同管理办法来加快福莆宁同城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长株潭和新疆乌昌一体化的历程表明:长三角前期以地方首脑自主协商为前提的非刚性协调机制,遭遇了权威性和执行力不足等问题;长株潭后期因湖南省级领导牵头组建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使得其跨行政区合作进展顺利;新疆乌昌区域一体化进展有序,得益于乌昌两地基本实现了财税制度一体化;缺乏强有力的利益分享机制,是长株潭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缓慢的根源之一。鉴于此,《中原经济区规划》发布后,只有尽快构建一系列诸如组织保障、法规制度保障、利益分享保障、激励约束保障、考核评估保障等机制,才能确保《中原经济区规划》落地实施,《规划》才能真正起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具有以下三个视角:认同与平等的张力即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即基本而有保障、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选择即制度奠基并尊重个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放眼长期目标,制定战略性决策:国家战略层面,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新型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区域战略层面,要以区域产业转移联动多元转移支付;城乡战略层面,可以通过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协作供给。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既受益于区位优势的天然基础,也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时代产物。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活力,市场与政府是一体化的推动者,而优化资源配置则是其主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尽管初步形成了区际分工与合作共赢的格局,但其发展仍受瓶颈因素制约。同时,政府与市场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各异。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应立足于区域整体联动与利益分配、政策一体化等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和特征.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特定的行政制度下提出的研究命题,它是经济演化和市场发展后的一种状态,不是政府计划和行政创造的结果.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才是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在空间上,产业集聚、城市化等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根据长三角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采取"消极一体化"的政策,而不是"积极一体化"的策略,重点应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特别是政府应彻底退出私人产品生产领域.在公共产品领域,政府的参与也应有严格的限制,可采用政府投资和市场经营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乌昌经济一体化与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治区“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乌鲁木齐、昌吉两地经济的融合发展。该文以乌、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乌、昌两地发展经济的各自优势,从乌、昌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乌、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主要支持方式仍以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为主,但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效果有限。国内外经验证明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共投资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公共投资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公共投资在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中的投资领域,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区划壁垒、政区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对区域治理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面临着改革与重构的巨大压力与现实需求:即如何建设新的区域管理制度,来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划体制,消除其碎片化的负面因素,形成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消除内耗,达到区域间利益的平衡和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基于复合行政、区域管治、联合治理等理论基础,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间机构、制度、政策、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进行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最终建构起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区域行政区划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人口在城乡之间形成双向流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口迁徙制度进行改革。文章总结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成都西部片区在推动人口迁徙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城乡人口迁徙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推进城乡人口迁徙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制度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权落户;明确新村民可享受和获得的各项权利;加强城乡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打破从居住证到户籍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进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滚滚而至,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区域性公共问题急剧滋生起来,由此引发新型的治理形态--区域公共管理。区域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的刚性桎梏,摒弃狭隘的行政区行政的种种制度缺失,建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野下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因此,文章分析了区域公共问题的滋生及其成因,剖析了我国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并探讨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大规模行政区划改革的评估,这一改革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并未破解区域整合的迷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区域公共管理,而从区域公共管理的内涵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治理经验来看,必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因此,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野来看,行政区划改革只是多元化治理机制中的一种,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适应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该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该项财政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力求实现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力促城乡产业融合;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宗旨,提升新时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以加强监督和绩效评价为手段,提高财政支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理论界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论述比较多,但是对地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主要是局限在从城乡角度来研究,不能全面反映地方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对地方基层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定义着手,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以及它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地方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法、历史分析法、举例法,数据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实现提高地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央放权的利益诱导下加剧了竞争,这客观上推动了GDP增长,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新一届政府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的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增加投入、提升质量.由于中央政府掌握着财政资源分配和官员升迁的决定权,中央的政策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某些地方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间竞争的新增长点,试图以此提升竞争绩效.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政治和市场维度的二元划分,构建起相关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统计排序对中部六省从1996至2005年问的竞争绩效和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各省在政治和市场维度竞争上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2)各省公共服务水平在2002年之后逐渐趋同; (3)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4)公共服务水平的改进有助于提升当地政治维度竞争绩效,而政治维度的竞争优势反过来又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两者构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