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包含经济学维度与人类学维度双重内涵.经济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倡导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劳动是财富的基础;人类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对于形成人的本质、塑造人的能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起了后世极大反响,它启示我们不仅要树立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观念,养成勤劳美德,而且要通过劳动培育自身多种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科学、过程方法研究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政府创新过程,该过程由政府创新时间流程、空间要素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通常将时间维度下的政府创新过程误读为一个简单线性过程,对空间维度下的政府创过程新缺乏系统整体性的深入探讨,而且没有对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整合。为此,从时间维度深化政府创新动态循环过程研究,从空间维度深化政府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从时空维度深化政府创新旅途的研究,是未来破解政府创新黑箱之谜,是深化政府创新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领导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对党的领导理论的重要创新。从价值维度上看,党的领导既是革命胜利、建设成功和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保证,更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从历史维度上看,新形势下突出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既是对以往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现实反思;从现实维度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纵向的组织网络和横向的统战网络,并以高效的组织整合和社会整合方式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web2.0时代最受欢迎的平台型产品,以其技术门槛低、开放性、即时性、传播性等特征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媒介,搭建起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并完善微博应用机制,以此展示政府良好执政形象,创新政府的执政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速发展使城镇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如城镇化中出现的"城市病"和"农村病"问题。因此要走健康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府经济行为主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明确行政职责,实现政府转型;约束经济职能,提升城镇化进程中的极化效应;巩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需确立政府绩效评估维度,在具体实务中将维度确立为行政能力和行政效果。行政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人,更强调绩效评估的“绩”,关联于个体绩效;行政效果的核心因素是组织,更强调绩效评估的“效”,关联于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更强调绩效评估中的决策与控制,个体绩效更强调绩效评估中的考核与测评,二者之间是一种矛盾生成关系。通过对政府绩效维度的区分,明确组织绩效与个体绩效之不足,将绩效评估推进到绩效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政府公信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发轫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目前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政府建设、政策制定与管理创新、政府过程改善、提高沟通质量等五个层面的改革,来争取切实有效和较为迅速地提高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虚拟企业的沟通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论述了虚拟企业沟通的含义及作用,提出了影响虚拟企业沟通的三个维度:媒体维度、互动维度和关系维度,构建了虚拟企业的沟通分析模型,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管理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修复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政府"官微"为其形象修复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景和工具。但是,在面对一些偶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官微"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以天津"8·12"重大事故为例,从危机情境到策略选择的视角切入,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不难看出:"官微"对政府形象修复尚存在着修复意识有待加强、修复能力存在欠缺等典型问题,需要政府官员卸下"官本位"思想的包袱和"面子"心理,与公众进行更加平等和开诚布公的沟通,使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实现更亲密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认为幸福社会的概念具有六个分析维度:它观照的既是个人幸福,也是普遍幸福;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是道德的,也是制度的;它是个人的,也是社会与政府的;它是主观感觉的,也是客观标识的;它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结合的。分析了其构成的六个具体内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观;"善良和生"的思维与伦理规范;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公民参与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公共服务;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指出只有真正明确这些概念,做实这些具体内容,才能使以主观性很强的幸福所标称的社会实体具有实在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视野下的政府治理模式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在不同的社会中具有不同的模式和逻辑推演。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人性善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宪政治理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善治”为特征的,其逻辑推演是以人为本,即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对人民政府本质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从多方面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政府本质思想。该文认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政府必须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价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防止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不断攀升,破坏性也与日剧增,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需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从而改善和维护政府的公共形象。然而,由于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沟通梗塞,使得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成效深受局限,而通过再造政府内部体系以及拓展外部沟通渠道的“双维”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理应具备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变革权力作用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回溯建国以来政府权力作用方式的演变与适应社会治理需要之间的互动过程可以发现,随着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理念的变化,政府权力作用方式需要相应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需要。因此着重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所要求的政府权力作用方式变革,进而通过变革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他晚年的“政治交代”、“经济改革交代”之后,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再发展的问题,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原则的共同富裕,社会财富如何实现公平分配。对这一重大而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命题的大智慧思考,在共和国经济史上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可称之为“小平之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这一经典理论上去,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和谐民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面对取得革命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深刻阐述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思想保证,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书辜氏汤生英译< 中庸>后》一文中,对辜鸿铭翻译中的“求统一”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译文不够忠实精确.但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辜鸿铭一贯主张的有机整体翻译观与其“求统一”之举,却有可取之处,也给当前的文化外宣翻译中译者该如何译有所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知",都是"德性所知"的一个部分和局部。在张载看来,任何局部、片面的知识都不能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只有整全的知识才能够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张载是在"知识——人性"的框架内思考知识问题的,人性美好问题成为张载知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