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莱蒙托夫的诗作《帆》和高尔基的《海燕之歌》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但这两部作品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成为同时代作品中的集大成者。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两首近现代诗歌作品的对比分析,力求探寻俄罗斯诗歌艺术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作,《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两部作品几乎作于同一时期,都是早期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国内现存的研究都是单独研究其中一部,将两部作品对比研究的论作还没有看到。采用互文性理论以及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与补白艺术手法对两部作品进行互文解读,通过对比,更清楚地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的真实处境。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不仅为学界提供新的视角与观点,而且赋予两部作品新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含义。  相似文献   

4.
张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01-101
通常所说的“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略称,还包括诗词曲赋以外的各种韵文体裁。在同人物形象的关系上,有些诗词成了人物形象的命运的谶言,有些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流变,而其中个性化的角色诗词更有代表性。《红楼梦》诗词已和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浑然一体。1人物命运的谶言《红楼梦》中,谶言主要寓于诗词当中,如太虚幻境中薄命司内所存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中的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具有鲜明的诗谶特点,为人物性格发展和命运前途提供一种预兆性的依据。“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里有…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尹湛纳希的优秀长篇《一层楼》和《泣红亭》,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这部作品不仅仅具有宏伟、独特、丰富、深刻的历史内容,而且具有完美、生动、繁复、谐和的表现形式,这是蒙古族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互相依赖,不可分割,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这种统一依仗着作者独特完美的艺术构思。艺术构思主要是通过艺术结构来  相似文献   

6.
《上升的太阳》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著名诗人多恩和艾略特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写作技巧和主题思想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多恩对艾略特诗歌创作的影响,更深入地理解两首诗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整个东汉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谶言事,以谶断事。上层统治者,以谶断事,以立朝策;王公大臣,以谶言事,以干预朝政;普通百姓则争习图谶,以求仕进。可以说,谶纬已经渗入到东汉王朝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也是一部美国极其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论在思想上 ,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部较完美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一个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中国“双城”———《边城》与《围城》两部杰作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讨论,试图透过这两座“城”领略其彰显的两种人生基型和成因;同时通过对两个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形式、人性思想的深层发掘,以及对两位作者所选取的文化立场与叙写模式的比较分析,从中体悟两位作家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思考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史记》、《汉书》的对比性研究中,叙事研究的内容广泛,该文旨在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五篇文章的逐句对比,结合历史状况及司马迁和班固的艺术表达特点,来研究两部作品在行文遣句上用字简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简称《桑乾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描写土改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这两部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同时获得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改斗争的双壁,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明珠.《桑乾河上》与《暴风骤雨》都于1946年下半年开始创作,1948年陆续出版,1951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和老舍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回顾话剧艺术形式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曹禺三十年代的《日出》和老舍五十年代的《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相当地类似,而且恰恰又正是在戏剧结构上,对这两部作品的品评存在着不同意见。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促进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日出》《茶馆》结构上突出的共同之处在于: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情节事件,突破了戏剧通常的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5.
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萨尔》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 以浩瀚无际的篇章,生动的战争描写和人物 的刻画,反映了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它 是藏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代表 作,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古代 藏民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长期以来,《格萨尔》主要以两种形式在 民间流传。一种是通过记录整理成文学,以 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形式;另一种是经过民间 艺人的说唱形式在民间流传。而后一种是主 要的流传形式,它直接通过民间艺人以说唱 表演来继承和传播,成为《格萨尔》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格萨尔》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说唱  相似文献   

16.
(一)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后,受到普遍的好评,但同时也引起了活跃的、持久的争论。可以说,这种争论正是导源于小说思想、艺术方面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小说在结构形式、思想主旨两方面都曾引起同时代人的误解。许多评论家认为:《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是分裂的,托尔斯泰写的是“两部、而不是一部长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则受到民主派的抨击,涅  相似文献   

17.
从文体形式的选择、叙述方式的确立、审美意象的营造、语言风格的迥异等方面 ,比较分析了《心灵史》与《荆棘鸟》艺术表现之异同及两部作品壮美与柔婉的抒情格调  相似文献   

18.
作于建安初期的荀悦《汉纪》与作于东晋中期的袁宏《后汉纪》合称《两汉纪》,是两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其史论在全书中均占据重要篇幅,在艺术上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史学家论史之宗尚、著述之目的与文质之观念对其史论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分别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等诸方面,对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和《细红线》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对比分析,从而系统地阐明了这两部影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