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新劳动是有发明创造的劳动,是比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更高层次的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它创造了巨大价值.巨大价值通过价值转移途径,分润社会.因此,创新劳动是强国富民之源.  相似文献   

2.
非生产性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有形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无形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和产品的实现形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可以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也可以是不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 ,商品、劳动、交换、价值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一定的变化 ,特别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形态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向创新劳动转变 ,因此 ,创新劳动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这些新认识 ,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来临时代一些人对价值源泉的模糊认识,结合新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框架内对知识、知识性劳动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了商品二因素理论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的主体形式从体力劳动转向智力劳动,知识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劳动.本文通过区分知识和知识性劳动,澄清了模糊认识,阐明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不是知识创造了价值.知识性劳动就是人们不断探索的劳动,从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我们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不断创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分析 ,揭示了科技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倍加效应 ;通过对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读 ,阐述了管理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劳动基本特征,科学技术的商品特征,技术商品的价值构成分析和科研劳动的增值效应(即科研劳动额外价值规律)。认为科研劳动是一种以创新为特征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劳动,并在分析科研劳动产品——技术作为商品的价值构成的基础上证明了科研劳动还是一种能创造价值的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劳动。文章最后给出了技术商品价值构成的表达方式,解释了科研劳动增值现象。  相似文献   

7.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8.
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 ,应该以其与资本或收入的关系为依据 ,而不能拘泥于社会经济部门。创造价值的劳动一定是生产性劳动 ,但生产性劳动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转移其自身价值 ,但是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家的劳动性质是复杂的人类劳动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企业家的劳动创造价值,其中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企业家劳动Ⅰ)再生产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超额利润。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是有界限的,而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的价值无法限量。可以通过六大机制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劳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品价值的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的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 ,都属于生产性劳动 ,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创新性劳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与常规性劳动比较 ,从创新性劳动的历史演变、创新性劳动的度量及投资与回报、创新性劳动者的报酬等方面进行讨论。阐述了创新性劳动规模和作用的增大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出现 ,提出了创新性劳动的度量公式 ,探讨了创新性劳动投资和回报之间如何形成良性循环以及对创新性劳动者付酬如何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认识论和阶级性原因的复杂性 ,企图让人们普遍接受劳动价值论是不可能的。因此 ,文章坚持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 ,并把这种观点作为进一步论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算法公式进行了改造 ,并对创新性劳动怎样创造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 ,提出和论述了时间不能度量创新性劳动及其成果 (知识 )的价值 ,因此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得到一系列改造 ,才能适合以创新性劳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才能形成创新性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和发展一直是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揭示劳动的智能本质和劳动时空特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可将劳动价值论区分为宏观劳动价值论和微观劳动价值论。这一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宏观上正确的劳动价值论回到微观的物质生产企业时,就必须承认物化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这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突破和发展。进而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物化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论证。还从劳动模型的数量分析中得出了创新性劳动才是劳动创造价值真正源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来看,劳动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自身所蕴涵的矛盾属性及其辩证统一。首先,劳动具有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双重特征,是主体性活动与物质性活动的统一;其次,劳动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特征,是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统一;再次,劳动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特征,是劳动系统和劳动过程的统一;最后,劳动具有继承性与创造性的双重特征,是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统一。劳动的这四对矛盾特征及其辩证统一,在不同的维度上展示着劳动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无效劳动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效劳动合同由于不具备法律效力 ,不能产生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判断无效劳动合同的依据。判断无效劳动合同 ,有利于在实践中避免、减少无效劳动合同的存在 ,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管理对于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组织来说,有着不同的运作模式和关注点。在提出服务理念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维度研究如何加强组织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与相互服务,以建构更加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