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他组织和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它包含着拜上帝信徒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邪恶势力的反抗。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是:西方基督教;儒家思想;中国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拜上帝教的宗教宣传和仪式规定,在起义中起到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重大作用,使广大太平军战士,团结一致,奋勇斗争。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发展,它的消积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天京事变是拜上帝教毁灭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拜上帝教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三次大觉醒运动为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要主义运动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肥沃土壤;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科学的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受主流文化排斥的群体反应和传统宗教地位的丧失与危机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一人生观。他的审美主义和基督教的救赎学说都是发轫于对人生生存 悲剧性的理解。但是,与基督教承认人的生存之超验性基础相比,尼采经营的是感性本体论。在拯救上,基督教宣扬跟随基 督,尼采则以超人为人类目的。  相似文献   

4.
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诗人就在诗歌中尝试采用基督教观念和意象,为新诗输入新的意识与内涵。结合不同时期基督教被中国诗人接受的情况,该文主要从爱的意识、忏悔意识、救世观念和自我救赎4个方面探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表达,并分析了由此而给中国现代诗歌带来的新维度及其具有的意义。这种新维度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满腔热爱,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体现了原罪与救赎观念、博爱与宽容观念,暗含了诺亚方舟原型,从而表现出一种基督教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论昌耀的精神救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西部诗人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独特的。昌耀诗歌在以悲剧意识为主调的诗歌文本后面隐含着另一精神主脉,即与宿命论、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受难意识相抗衡的精神救赎之路。诗人试图借助诗歌、家园、爱、死亡来实现对人生的突围。探索诗人精神救赎之路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昌耀诗歌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来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在几代女作家文字苦苦追索的背后,始终潜流着一股摒弃尘世、寻求救赎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准宗教化的儒家精神,以及被赋予了儒家刚健有为色彩的佛教教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已被提升为对自然的形而上思索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宗教文化意识赋予了台湾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广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鼠疫》反映了加缪对基督教神学与现代理智主义关系的认识。作品中有两种对鼠疫的认知:以里厄为代表的理智主义和以神甫为代表的基督教神学。加缪的思考游动在两者之间,一方面以基督教神学诠释鼠疫,将思维指向西方世界的邪恶;一方面借理智主义对鼠疫进行积极的反抗,将行动指向荒诞与存在主义哲学。在此过程中加缪表现出对原罪与救赎、神义论与集体惩罚、生活之爱与信仰之爱等众多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以基督教救赎论为思想基础创作《永别了,武器》,旨在探索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残的世人如何摆脱战争的罪恶,重新构建生活。基督教救赎论思想在作品中的揭示和有效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所特有的基督隐喻来实现的。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凯瑟琳这一名字词源意义与基督教救赎论思想的关联性和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所特有的基督品质使她在作品中发挥着基督救赎人类罪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回教哲学》和《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是埃及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穆罕默德·阿布笃的著作。马坚翻译该著作是为了应对和解决国人对伊斯兰教的误解而导致的各种侮教案的发生和非基运动以及基督教在穆斯林内部传教出现改宗现象,并为回耶辩论提供理论根据。通过解读历史背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伊斯兰社会思潮是受国内近代化运动和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在这场思潮运动中,中国穆斯林精英始终把它融入到整个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