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R&D与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开发(R&D)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加剧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缺少足够的R&D方面的相关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现的评价。所以,我们应当重视R&D信息的价值和它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从而采取措施减轻R&D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内部交易对证券市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69家"信息电子产业"上市公司2000年-2004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独立样本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R&D支出与公司股利支付水平、现金持有水平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密度与股利支付水平无显著的相关性;研发密度与现金持有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由于R&D活动的特殊性,加剧了企业内外部人员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R&D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R&D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校R&D资源的投入力度,R&D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目前高校R&D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R&D资源配置亟待优化。首先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河北省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R&D资源配置的特点;接着从R&D人力投入、R&D经费投入、R&D物力投入和R&D投入的科技产出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的R&D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从高校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R&D资源配置,提高R&D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2016年中国高技术3个行业1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的外部影响视角,实证分析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滞后效应。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挤入效应,且不同行业的挤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仅对个别行业的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存在时滞效应则与行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R&D投资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D活动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R&D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可用R&D对技术创新的种子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生长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引致效应和R&D对技术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来阐释。  相似文献   

6.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进行R&D投资若干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对华开展 R&D投资活动 ,成为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对华 R&D投资的形式、进入策略及作用等问题 ,对如何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R&D的全球化浪潮 ,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R&D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R&D绩效水平的评价对促进区域R&D活动的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因子分析方法对于大量数据的抽象分析有较好的效果,适合R&D活动评价的特点,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而进行客观的评价,文章最后根据结果数据分析得出了我国创新效率有待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多目标R&D活动中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活动中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R&D活动的管理机制 ,对 R&D人员诚实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活力有重要的影响。多目标 R&D活动中有多项相关的工作任务 ,因而存在着 R&D人员工作努力的多维配置及工作成果的多目标评价问题 ,这需要构造多维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 ,确定了最优激励的数量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若干有别于单目标单任务情况下已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然而溢出效应的存在却是无法避免的。利用实物期权和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对存在溢出效应情况的企业R&D行为进行建模,并反映溢出效应对企业R&D行为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R&D项目的溢出效应与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都将降低R&D项目价值及其成功的概率。研发过程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都将提高R&D项目的价值。然而,前者会提高项目研发成功的概率,后者则会阻碍项目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注重以 R&D能力为基础的核心能力的培养 ,理论界和实业界也因此对 R&D绩效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在分析现有 R&D绩效测度方法 (系统 )缺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操作性强并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新技术企业 R&D绩效测度系统  相似文献   

11.
R&D投资评价的期权博弈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投资具有不可逆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传统的净现值法由于忽略了R&D投资的期权价值,从而低估了R&D项目的价值,而目前利用实物期权理论评价企业R&D投资时又忽略了竞争对手战略行动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实物期权方法和博弈论的期权博弈方法成为评价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企业R&D投资决策问题的最佳工具,不但分析了R&D投资的期权价值,而且还将战略互动纳入到模型中。案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实物期权在R&D项目投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D是中国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用实物期权方法对R&D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能够适应R&D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借鉴Geske(1979)提出的复合期权模型 ,本文对R&D项目进行了实物期权分析 ,将R&D项目看作一个复合期权 ,建立了R&D项目的投资评价模型 ,对模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实物期权理论和R&D投资项目中的期权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分别对R&D投资项目中的延迟期权和增长期权进行定价,从而得到R&D投资项目的收益现值在决策时点的临界值,以此作为企业进行R&D项目投资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要受到跨国公司自身的市场目标、东道国的R&D环境以及投资国R&D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应积极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调整的有利时机,优化R&D投资的区位布局,加强与在华跨国公司的R&D合作,重点发展对发达国家的R&D投资,有选择地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R&D资源状况以及产出成果居于全国前列,但江苏在R&D投入方面的强度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相比差距较大;江苏R&D活动内部结构失衡,活动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各行业R&D活动投入强度及产出效益亦不均衡;企业在江苏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显现,科研院所依然是江苏R&D活动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企业跨国协作R&D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协作 ,依托先进的 IT和强大的信息优势 ,将会引起协作 R&D领域的创新。本文提出了Internet环境下企业协作 R&D的新特点 ,分析了影响企业协作 R&D绩效的关键因素 ,进而提出了协作 R&D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北京除外)1998-2004年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各地区R&D强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其决定因素也不尽相同。基本结论是:决定各省R&D强度的因素与初始R&D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初始R&D强度水平下,R&D强度决定因素也不同。R&D强度较高的地区,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政府补贴和人力资本存量;R&D强度中等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存量对提高R&D强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R&D强度较低地区,GDP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存量增加都能提高R&D强度。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提高R&D强度,但在不同区域其弹性略有差别。由此得出的建议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国各省份应制定差别化的科技政策目标及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对R&D项目投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R&D项目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归纳为三个随机过程,得出了R&D项目的投资评价模型及最优投资原则。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对R&D项目的投资决策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R&D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虽然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在相当多的领域呈现出差距拉大的态势 ,中国企业的R&D(ResearchandDevelopment)水平相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大约落后 10~ 15年。面对新的世纪 ,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的R&D水平 ,以及如何面对脆弱落后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从R&D的角度探讨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R&D活动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的不成熟,而是管理的不完善,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全球R&D活动的新动向,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组织创新,形成学习型的研发团队,并通过构建有效的沟通网络保证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