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2.
《水浒》里的诗词骈文是《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倾注了作者反动的思想感情,在不少关键的地方起着画点睛的作用。为了深入评论《水浒》,我们选批了《水浒》中的部分诗词骈文。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年会于1987年9月24日至29日在绍兴师专举行。这次会议除了本省的会员代表36人外,还有来自黑龙江、河南、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等兄弟省的水浒专家学者18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35篇。这次学术会议根据上届年会的决定,着重展开了《水浒》与《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的比较,此外还围绕《水浒》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水浒的版本、作者以及语言与书法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如从题材、结构、思想倾向以及艺术特色,特别是人物塑造的手法等方面,比较了《水浒》与《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之间的不同持色。又如对《水浒》的主题,有的论文从“水浒”作者所处的时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宋徽宗的形象是美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不仅从现在人民大众的审美眼光看,它不是美的,就是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最正统的审美眼光看,它也不是美的.然而,有些《水浒》的评论者却说,《水浒》美化、歌颂了宋徽宗.《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未免实在太冤枉作者了.尽管《水浒》的作者们早已尸骨尽朽,但书中所叙之情理,不可不辨析清楚.因为不仅古代的人民喜爱《水浒》,而且我们今天的人民仍喜爱《水浒》,甚至我们还可以断言,《水浒》将做为我国古代的一部珍贵的文学名著,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所以,怎样评价《水  相似文献   

5.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跟着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批判一番。好象只要是忠君,就属于封建性的糟粕,不批一批就过不去。这实际上是一种左的思想在古典文学评论中的表现。如果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一下宋元《水浒》故事里忠君思想的历史含义,就会看到,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6.
据传说,兴化县大营公社施家桥大队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家乡,至今这里还留有土墓,石碑,牌坊。为了充分发挥《水浒》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水浒》评论小组师生与兴化县委通讯组同志一起来到这里,同贫下中农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联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进行评论《水浒》的活动,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育。下面就是施家桥大队贫下中农写的几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7.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8.
《水浒》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作者喜形于色地专为宋江篡权得志写了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言语》。这篇三百零三个字的《言语》,很值得一读。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倾向,点明了《水浒》宣扬投降的主题,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投降派梦寐以求的“君子国”,批判《水浒》研究中的“阶级调和论”,大有帮助。在过去的《水浒》评论中,对于这篇《言语》一般评价很高。其中一个引入注目的观  相似文献   

9.
论李逵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作者为了美化、肯定宋江的投降主义路钱,对李逵这个梁山农民革命的英雄恶意地进行歪曲、丑化、否定。但我们从《水浒》作者对李逵的歪曲描写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农民起义英雄敢于造反的阶级本貭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小说《水浒》是一部典型的反面教材。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歌颂投降派的本质。今天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水浒》出笼的历史背景,研究作者著书的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