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魏分立为东、西魏时,东魏继承了北魏和六镇鲜卑的大部,在军事上处于优势.为了弥补劣势,西魏北周的军队构成发生了转变,变成以汉人步兵为主力.在北朝,步兵战胜骑兵的战术也在不断成熟,为西魏北周的军事变革所汲取.北周在成功的完成军事变革后,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这一遗产也为隋、唐初所承继,由此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北周、隋、唐初在军事上取得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柔然和鲜卑都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柔然曾是蒙古草原的主人,在其存在的近一个半世纪里,与当时鲜卑族建立的代国、北魏、东魏、西魏以及东魏重臣高欢之子高洋建立的北齐等政权有着复杂的关系.柔然与中原政权关系的显著特点,是战与和交叉进行,战中有和,和中有战.一方面柔然与中原王朝频繁发生冲突和战争,另一方面柔然又与中原王朝和平相处,多次朝贡、和亲、归附中原政权等.柔然对中原王朝的朝贡,中原王朝对柔然的赏赐以及互市等,都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柔然与中原在文化方面相互影响和渗透,多次和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亲文化,佛教也由中原传入柔然.  相似文献   

3.
李俊 《南都学坛》2004,24(2):66-69
北魏分裂后 ,东魏、西魏政权展开其长期的争霸格局。他们立足于所在地的历史 ,为新政权寻求统治的文化基础。这种倾向对关中、邺都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西魏、北周方面 ,以庾信为代表 ,大量运用周秦汉时期的历史典故 ,特别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故事和盛世文明 ,来歌颂关中的新气象。东魏、北齐方面 ,继承了北魏时期洛阳文化的传统 ,上溯魏晋时期的京洛文明 ,并且和邺下士民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在大力模仿南方写作的同时 ,企图获得本土文学心理的复苏。周隋统一以后 ,原来的北齐诗人 ,一方面怀恋故国文化 ,另一方面 ,也渐渐认同于自古帝王州的周汉故地的关中文化传统。这种心理 ,对其诗歌风气的转变 ,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先后代表的北朝,其承接着西晋、五胡十六国前后的政治、民族、社会、经济等错综复杂的环境。种种环境因素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由此造成的观念或形势影响着施政的基本政策。而北朝历代君主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深刻影响着各项政策的制定。本文拟以此作为讨论的基准,探究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期间,北朝国家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其差异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北魏、北周、北齐、西夏等封建政权。长期以来,对于以鲜卑族为首的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并建立割据政权,传统史家多冠之以"五胡乱华"。事实上,北方各民族相继南下入主中原,带来的绝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那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从而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活力与生命,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和重大历史现象,无不以其心态为背景。研读北朝史,有感于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及乘此潮流而起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实为北朝后期民族融合进程中之一大关键,而在这一关键中,六镇鲜卑的群体心态,似应特别注意,故而本文从北朝后期六镇鲜卑群体心态演变的分析入手,揭示北朝后期民族融合的诸多动因中社会意识即心态方面的作用。一、孝文迁都后六镇鲜卑的群体心态所谓群体心态,就是该群体在某种程度上特有的共同心理状态,它是由共同的存在条件引起的一种对该群体来说是典型的心态。六镇鲜卑群体心态的形成始于六镇之设。…  相似文献   

7.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促成了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局面:作家之多,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题材广,艺术性高。  相似文献   

9.
高欢控制下的东魏拥有原北魏主要的经济人口密集的黄河下游平原区,尤其是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平原,本身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东魏北齐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经济与地理状况,灵活的调整经济核心区与战略边境区的农业政策。通过经济建设,迅速地恢复了六镇起义遭破坏的地区,使北齐的经济超过北周,取得了早期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太原在我国古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在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缔适者高欢又对太原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营,使太原成为一个军事重镇。高欢曾以此为基地,攻占北魏都城洛阳,灭北魏。此后,太原在东,西魏之争,北齐代东魏,东魏、北齐抗击北边民族及制伏境内山胡,以及北齐灭亡等重大事件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唐代未行均田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历史上,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种非纯粹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始于北魏,历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以及隋朝,至唐代是否继续推行过这一制度呢?傅筑夫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以下简称《经济史》)中说:“唐代的均田法令根本就是一纸空文”。这就是说,在唐代虽多次颁布过均田法令,但实际上从唐朝建立之日起,自始至终就根本没有实行过这一制度。此论笔者难以苟同,因它与唐代在实施两税法以前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2.
北朝时期无论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宇文氏建立的西魏北周,还是高氏建立的东魏北齐,都能以儒家文化为重,广泛开展儒学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中对孝道的传承尤为重视,其结果是北方儒家文化渐居统治地位。这种状况带来北方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北方自西晋后期以来衰落不堪的儒家伦理道德重新得到振兴。北方文化复兴所带来的文教盛况是北方文化事业和社会风气的重大进步,其结果是原来落后的北方超过了南方,南方反过来向北方学习。从而带来北方民族融和的形成和隋朝对大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北魏初期,司马楚之凭借个人才能及其与鲜卑贵族、皇室的姻亲关系,父子得以世袭王爵,担任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的要职。孝文帝时期,司马楚之家族世袭要职的特权被取消,爵位亦例降为公。司马悦为重振家族,改变了以往的姻亲关系,开始与汉族大族联姻,以抬高家族的地位。北魏末,司马裔归顺西魏(北周)政权,依靠乡里、宗族的势力,屡立功勋,从而受到统治者的宠信,然关东豪族的身份使司马裔最终未能进入西魏(北周)的政权核心或政治中心地区任职。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魏碑晋室东迁,南北对势已定,南方刘裕受禅于晋,国号曰宋,自宋而齐而梁而陈,谓之南朝;拓拨珪翦灭诸胡,雄据北方,国号曰魏,人称北魏(后魏),后分为东魏、西魏,继之以北齐,而北周,谓之北朝。自公元386年北魏建立始,至公元589年南朝陈灭亡止,共计二百零四年间,南北对峙,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15.
北朝包括五个封建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政权均为鲜卑民族所建。北朝统治者抛弃南朝汉族政权重玄谈轻法制的统治手法,重视法制建设并进行了大胆改创:创均田律,发展了封建土地立法;创流刑,使封建刑罚更加规范;罢门房之诛,使封建刑罚向轻刑化方向发展;改七等刑为五等刑,确立五等正刑的新刑罚体系;创重罪十条,完善了礼法结合;删繁就简,确立十二篇目的律典结构等。北朝法制改创成功之因在于:出身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重视法制建设;重用汉族律学家;综汇秦汉魏晋法制优势。北朝法制改创对中国封建法律由秦汉的初创到隋唐的辉煌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魏北齐政权的怀朔镇勋贵主要是靠特权形成了自身的大土地占有制。而东魏北齐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主要是维护怀朔镇勋贵的大土地占有制,而非个体小农。其所实行的均田令并没有缓和因土地兼并引发的空前严重的社会矛盾,反而成为怀朔镇勋贵维护既得利益和广占土地、招揽依附民的又一途径。这使北齐国家控制的土地和编户越来越少,从而动摇了北齐国家的根基。东魏北齐国家的食干制也主要是为了保证怀朔镇勋贵大土地占有制有稳定的依附人口和力役来源。出于认可怀朔镇勋贵的政治地位和其群体作为军队主要将领的政治考虑,东魏北齐国家还纵容放任怀朔镇勋贵的群体性贪污行为。维护包括怀朔镇勋贵在内的整个统治集团的特权,是东魏北齐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这也是东魏北齐富而速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魏北齐国家的权力结构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魏北齐的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以高欢为代表的北镇勋贵手中,这使得东魏北齐国家的经济政策完全以维护北镇勋贵的利益为中心。为了维系国家正常运转,东魏北齐曾将抑制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重点放在相对容易的搜括荫户之上。但是在遭到严重破坏的均田制没有改善的前提下,单靠国家强力推行的检括行动收效甚微。北齐中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河清均田,也没有触动豪族的大地产。普通小农也没有在均田中得到多少利益,相反在国家横征暴敛、贪官污吏的压迫、豪族大土地的兼并下,很快破产沦为豪族的荫户,从而使得北齐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东魏北齐主政之统治集团虽有浓厚的鲜卑色彩,但不能不接受中原汉族王朝先进的统治经验,在法制建设中亦加强监察制度的建设。东魏北齐监察制度的作用和地位,虽然随着该时期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升降起落,但监察机构却较前代更加趋于完善健全,确立了“寺署台案”的制衡机制,为唐代“三司推事”制度的创立开了先河,在一定时期里起到了整顿政治、肃清弊端,澄清吏治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家国一体”的封建意识作怪,东魏北齐时期的监察如同历代封建专制制度下法制部门的命运一样,成为皇权任意弃取的工具,最后成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北朝的都督制,特别是东魏、北齐的行台制与北周的总管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独特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学界对其长官的等级关注不多。经过对史料详细考辨后的研究发现,北魏都督职位等级划分虽采魏晋南朝之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北周总管的等级划分方式与北魏都督制有一脉相承之处;东魏、北齐行台长官不像《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只有令、仆两等,而是高至录尚书事、低至尚书左丞,至少有六个等级。对于北朝都督、行台、总管长官等级的考辨有助于深化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北魏学校教育与鲜卑族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 ,没有强制推行本民族的文化 ,而是自觉的被汉文化征服。借教育来推行汉化 ,是北魏统治者奉行的重要的治国方针 ,它在促成鲜卑拓跋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汉化 ,加快民族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