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通常被认为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这完全忽视了它的本土渊源。事实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汲取多方文明资源而生成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更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转型和再生。换言之,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历经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表征为三个层面的关系形态——表层断裂、深层接续、转型和再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中国人被动或主动打开国门、使中国融入现代世界或让现代世界融入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过渡带上生产出来的文学,有明显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杂糅的复合元素。这些复合元素主要是由文学市场化趋势中的“文化审美过滤”中介:1)现代汉语白话新文学运动,2)人类中的另一半——女性开始以主体身份审美化,3)文学生产因编辑出版复制批量化,4)翻译行为现代价值取向化,等等,一一呈现出来的,以至于回观“20世纪中国文学”,我们与其论断它的属性是前现代的、现代的或后现代的,不如说它是现代过渡带的,它已不同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气质促狭和辗转反侧在皇室庙堂与民间江湖间、不再品格摇摆在非此即彼的传统二元文化夹缝中,而是显示了创生出“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自我”的多元审美的可能,具备了一些有别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思想、情感与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伊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浪漫主义精神仍然滞后。中国西部文学最早扬起了现代浪漫主义的风帆,以自己的“远”与“奇”以及暗藏的各种意象,创作了浪漫自然、浪漫神话、浪漫远村和理想人格四种类型的西部浪漫主义作品。这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西部的潮音。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体系内加以考察,指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即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中国文学历史较短成就不高,现代中国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现代"是中国20世纪文化、文学的中心主题,它与西方的"现代性"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特性。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是由1894年"甲午之役"和1900年的"庚子之变"开启的,到"五四"达到高潮。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具有三种典型形态:信念式—终结性的"现代性";世俗化—体验性的"现代性";浪漫主义—"反现代"的"现代性"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创作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审美特性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欣赏与借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即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汲取异国文化影响,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在一个世界文学时代,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这种富有成效的接受,已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文学是当代中国西部地方文化的审美表征集合体.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文学虽然有可能向着区域性文学现象发展,但西部文学具有决定意义的文化资源依然是地方文化.这就需要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理论思考,通过对西部文学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初步探讨,以期能达成有关西部文学发展的中国共识.  相似文献   

8.
“自叙传”作为迥别于中国古代性爱文学的现代性爱文学特质之一 ,是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形成的 ,它的实质是高扬了真实性和主体性 ,使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内涵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是以启蒙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这种冲突的现代性传入中国后,现代性的错位、价值观的背离致使中国文学并不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质.然而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都不能解释现代文学创作的实绩,审美具有自身的现代性.现代美与永恒美都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和现代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现实主义倾向并不能以西方现代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它在积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如下五方面对此进行阐释: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陆地为主要依托的国家,农耕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缓慢增强,在海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海洋的综合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同周边邻国还存在一系列的海洋纠纷.真正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是滞后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海洋意识的膨胀,中国必须在<联合国海洋公约>建立的国际秩序下,从提升海洋意识走向全面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制定长期的海洋战略,合理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上纠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女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女性的神话时代,而中国女神精神则成为建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与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论WTO框架下的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产品与市场结构不合理、低水平出口与同构性进口并存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比较优势,优化贸易模式;利用“绿箱”政策,强化农业国内支持;延伸农业的价值链,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提高农产品产销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完善支持竞争性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法律和制度基础;优化进出口市场结构,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在全球、亚洲地区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三个层次上都存在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主要经济伙伴及其所在地区构成中国地缘经济的现实空间,其他地区则是中国地缘经济可以拓展的潜在空间。中国地缘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脆弱和对主要经济伙伴的依赖过重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在承受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同时,也在对外传递着自己的外部性,现实和潜在的经济冲突颇多。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不仅需要从全球层次上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需要借助地区的力量,从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着手,规划中国的总体地缘经济战略。总体上,中国地缘经济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思路,以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推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地缘经济整合,并进而在全球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国际论坛是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各组织之间为了达到合作的目标而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论坛中来,并在国内开始了创设国际性论坛的探索。这些活动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增强了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在今后参加国际论坛时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而在中国举办国际论坛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同时拓宽论坛的主题和合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教育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何认识和把握 ?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如何看待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关系 ?作者对以上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并提出了教育质量多样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美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本外逃是基于牟利或避险等动机而在一国出现的非正常资本外流。中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大规模资本外逃现象,对我国宏观经济形成了潜在威胁。而这种现象是与我国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分不开的,因而需要政府对资本外逃实行有效的管理。本文分析了1985—2008年我国资本外逃的变动趋势,并从政策、制度和风险层面来分析近年来资本外逃规模不断增加的原因,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零售业发展史上,百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曾经的零售主导业态到与各新兴零售业态竞争并存,百货业一直是零售发展的主力军,而今,百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改,面临着跨国零售巨头与新兴业态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