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论西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南旖旋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构成独具特 色的西南民族文化旅游氛围,作者认为只有充分展示西南各地域文化中的相似性、差异 性、互补性和共同性──展示西南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才能使西南文化旅游开发成独具 特色的西南文化旅游图。文章还就如何开发西南文化旅游图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以来三套“西南民族文化研究”丛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0年代的《西南研究丛书》,90年代的《西南研究书系》、《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缘由、过程、书目及重要著作等予以评述,试图勾勒"西南民族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然地理环境和西南边疆远古部族复杂的构成及其传统文化的多元多态等原因,使得西南边疆历来被视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汇聚、贮存之地.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对西南边疆部族的“羁縻”制度,在文化意义上看,这实际都与中原王朝通过治理边疆而延伸其王权威服下的国家构建及疆域想象有关.土司治理边疆的本质是延续和发展了中原王朝文化治边的策略,土司治理西南边疆社会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部族持有的多元多态的宗教文化及其社会构成的了解和把握,在以汉地文化为中心的教化及凝聚意识主导下,中央王朝利用土司治理边疆在实际上是对边疆部族采取贱其所有、贵其所无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的传播有利于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建构良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输出的传播力量可深化对东盟的传播效果.在当前文化变革期,文化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其对东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要以民族文化产业提升西南民族边疆地区对东盟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萍  陈楚寒 《民族学刊》2020,11(4):96-102, 142-14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村落为母体集聚的文化资源数量丰厚、价值突出,其独特性、多元性亟待保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梳理,从保护主体、对象、方式、范围、优劣势五个方面对比分析非遗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村民自治式四种模式的成效与不足,进而在比较意义上论证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希冀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龙舟文化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凝人心、聚民气及维持各民族生存发展方面起过推动作用;受西方多元现代文化的影响,其在生成环境、人脉底蕴及手工技艺等方面面临困境;只有走具有西南民族特色的创新之路,龙舟文化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龙舟文化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年代历史久远,渊源复杂,有口传文学、考古发掘以及典籍文献相佐证,具有多源一体的文化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龙舟文化逐渐走出西南民族地区,走向全国和世界,成为集观赏、娱乐和竞技为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舒位入黔从戎,得江山之助,以性灵之笔写西南地理特点和自己行走其间的特殊感受,借助诗画名家、名作、名句描绘西南山水,善造幽深空遂之境。以对比、夸张、想象等多样手法,穷形尽相描绘西南之山峻水险。以文化之眼关照西南山水,既摹写了山水的情态,增加了山水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又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清中叶性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4):4-F0002
2011年5月30日,在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