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语的"性范畴"一般通过具有性范畴的属性名词、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来体现,本质上属于词义范畴。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三个词义要素和"指示义、蕴涵义"两个词义层组成的词义球结构模型。对具有性范畴的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球结构来说,性范畴都是蕴涵的,是蕴涵于词义之中的词义内容,都处于隐性的蕴涵义地位,属于词的性范畴蕴涵义。词与词之间的性范畴蕴涵义是否一致影响句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术语是指在法律语境中表示相对单一概念的专门用语,具有准确性、专门性、单义性等特点。结合法律概念和型式分析,研究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在实践中的一词多译现象。基于自建语料库,对《物权法》及其三个英文译本进行检索,总结其中名词性术语英译的混乱程度,从词义和普通语法角度对一词多译现象进行分类,辨析一些典型的误译和错译。为减少一词多译带来的译文质量问题,从法律文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法律语言的应然特点并梳理了一些法律翻译策略,总结了若干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技巧。译者应遵循一个总体原则"不要人为制造歧义,但要保持原文的歧义",具体有三种解决方案:改变源语、创造新词、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汉英词典编纂中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基于平行语料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平行语料库的帮助,可以改变传统双语词典编纂中单纯地使用解释性对应词来处理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汉语文化词条的英语译义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译义是与源语所指义相近的词;译义是对文化词条的释义;译义是能够例示文化词条的具体话语;译义是具体语境中的某个词或词串。同时,可以通过增设"译项"的概念来解决一个源语文化词条对应多个不能互释的目标语译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词义辨析是英汉翻译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翻译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在辨析词义中最可靠的手段是从情境析出词义。所谓“情境”,一是指词的联主关系(The Frame of Words),二是指词的上下文(The Larger Context),三是指全段及全篇章所涉及的情节. 词的联立关系和词的上下文是确定词义的关键。本文以此为依据,通过大量实例探讨同词异译与异词同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人们历来重视对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但是词汇演变的情况十分复杂,同形异义词在演变过程中与多义词往往有交叉现象。某些词兼有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内容,稍不注意,就可能混淆,因此很有必要划清二者的界限。 关于词义的研究,前人主张“因声求义”,因为任何一个词都是形、音、义三者结合的统一体,音是基本的因素。只有紧紧抓住音这个枢纽,用以统摄形、义的研究,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所谓“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①,“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②,都是汉语训诂研究方面可资借鉴的。划清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界限,同样也必须从声音入手,进行词的音、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歌曲译配,要求译词既能准确传递原词的意义、神韵、风格,又能谐韵合乐,这几乎将译词与配乐的关系定性为矛与盾的关系。这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译配策略的指导。歌曲的基本译配策略包括:音译、谐音赋义、嵌套、绎译、转译、归化直译、归化意译和代偿功能等。歌曲译配的难度在于既要使译词保留原词的文学性,又要兼顾其音乐性,选择恰当译配策略实现“译”与“乐”的“双剑合璧”,才是歌曲译配的理想之途。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前 ,人们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 ,或“因声求义” ,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段玉裁在继承前代训诂学成就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 ,并运用于《说文解字注》 ,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 ,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 ,以及词义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形译的界定历来模糊,定义更有争议。形状象似性从“实物、认知、语言”三方面揭示了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映照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一可将象形词分为摹形词和描形词;二可对形译进行深层次分析,将形译分为以形译形、以形译意和借形译形三类。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实践中,同一英语词汇出现了不同的汉语对译词。虽然翻译的忠实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但从未有定论。在英译汉中,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利用义素分析法以及汉语研究中组合关系对汉语语义的制约,来探讨这些对译词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语境对译者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到了英汉成语的难译之因 ,探讨了直译、意译、编译等的辩证法。直译有“直”的优劣 ,意译有“不信”之嫌 ,而编译又有“漏”的必然。由此笔者倡导 :译文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意境决定译法和译文。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的不同层次出发 ,论述了翻译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即在较低层次上 ,翻译是具有科学性的技巧 ;发展到较高层次 ,翻译则升华为艺术。  相似文献   

16.
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翻译教学的根本途径。要在翻译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必须根据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确立一个明确的、能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三大原则的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同时,翻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的传授与学生的翻译实践紧密地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去解释和论证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整个翻译活动获得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该文回顾了翻译在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了构建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讨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的构想。在讨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翻译学的构想部分 ,笔者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 :1)构建翻译学要结合中国的翻译实践。 2 )中国翻译学研究范围应划分三大块 :科技翻译、学术翻译和文学翻译。 3)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构建中国的翻译学  相似文献   

19.
用翻译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