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艺创作中的“自我表现”问题,许多同志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但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没有遵守同一律,因而影响了讨论的深入。本文试就“自我表现”的不同逻辑范畴,谈一些看法。一从艺术的反映方式来看,所谓“自我表现”就是偏重于主观的抒发,偏重于内心世界的直接坦露,而这和偏重于客观描写的“再现”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表现”和“再现”孰为优劣之争。表现派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文艺应该立足于内在世界的表  相似文献   

2.
文艺创作中的“自我表现”问题,许多同志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但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没有遵守同一律,因而影响了讨论的深入。本文试就“自我表现”的不同逻辑范畴,谈一些看法。一从艺术的反映方式来看,所谓“自我表现”就是偏重于主观的抒发,偏重于内心世界的直接坦露,而这和偏重于客观描写的“再现”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表现”和“再现”孰为优劣之争。表现派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文艺应该立足于内在世界的表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四期《上海文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为文艺正名》的评论员文章,对“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给予了尖锐地批判。文章认为,“当前的文艺创作中存在着一个共同性问题,这就是文艺创作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其原因,“就是创作者忽视了文学艺术自身的特征,而仅仅把文艺作为阶级斗争的一个简单的工具”。文章在分析批评中,还把“工具”说认定是“四人帮”一整套唯心主义创作原则的“理论基础”。因此,文章认为,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就必须彻底批判“工具”说。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文艺界和学术界对怎样评价“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这个提法的评价,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这个提法,对于正确总结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繁荣当前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想就如何历史地评价“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谈谈个人粗浅的意见,谬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体现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对文艺创作心理动力的探求和总结。它源远流长,自《诗经》、《楚辞》的创作实践始,到孔子、司马迁从理论上的总结,并经后代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影响着文艺创作。从现代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心理根源,揭示其内涵和深层心理学意蕴,使其理论化和逻辑化,这对于建立和发展今天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心理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中的重大课题.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给现实主义所下的这一经典定义,是对现实主义文艺的全部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我们从这一定义中不仅可以看出典型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且可以看出典型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之所以是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就在于《红楼梦》极其成功地、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文主要就曹雪芹在典型创造上的卓越才能、可贵经验和重大贡献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诗言志”和“诗缘情”一般被认为是二水分流、两峰对峙。但我认为,在中国诗学发展和文艺创作中,真正起推动作用的文艺主潮应为“情志”。“情志”说是“言志”说和“缘情”说这两大思潮的汇合交融,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相互妥协,而是“言志”与“缘情”这两种力的“合力”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更大的“力”。纯粹的伦理之志不能成为文艺表现的对象,完全地放纵情欲也会把文艺导入歧途。只有通过“合力”的作用,思想与感情、情与理才能真正合为一体、一“力”。这样的情志,是诗人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切实而深刻的心灵感悟和体验的升华,故为文艺创作之根本。  相似文献   

8.
文艺的大众化曾经是我国文艺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确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左”的思潮推动下,“大众化”被作了简单的理解,导致所谓“大众化”的文艺作品缺乏生活质味。文艺的世俗化则是近 20 年来文艺发展的流向之一,这种流向与当代社会人的务实尚真观念和社会消费式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文艺的世俗化表现在创作中是多了生活的原汁味和人情味。而在世俗化的流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味表现“欲”、渲染“欲”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
近来,文艺界重新注意了艺术典型问题。一些文艺刊物先后发表了阐述艺术典型或典型人物塑造的文章。随着“四人帮”及其谬论被扫进垃圾堆,随着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需要,必须从新探讨艺术典型的性质及其创作规律。这对于进一步肃清  相似文献   

10.
<正>文艺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文艺理论家对形象思维规律探讨过程的比较,探明中西古代对文艺创作的不同认识特点及其对文艺实践活动的影响,为中外文学的进步、交流、融通、互补,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寻求共同点。现试论如下: 一、开源有异——对灵感说与心志说特点的认识 西方文学之源为古希腊。而古希腊文学的开源之祖德漠克利特把其原子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的思想、感觉和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上来,且一开始就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毛主席的这一教导,为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历来是文艺创作问题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及其在文艺界的代理人周扬一伙,利用他们所窃取的那一部分权  相似文献   

12.
雅俗观念是中国文艺的重要观念.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直至今天,它仍然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产生着影响.在当代艺术实践和批评中,还时常围绕着高雅艺术(或称严肃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争论.比起西方艺术批评,雅俗观念在中国文艺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可以说这是中国文艺的民族特色之一.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其意义将不仅仅局限在对文艺批评历史的回顾总结方面,而且将有助于对当前和今后文艺发展状况及趋势的更好把握.  相似文献   

13.
历时八年之久的战时东南文艺,就其本质属性说,是民族解放要求规范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质的反帝爱国主义文艺。因而审察战时东南文艺思潮的某些特质,不能不注意到:它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文艺使命要求,势必鲜明地烙印着这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其中作家创作精神的趋求.便是无可置疑的确立现实主义主流地位。又是现实主义!这个在中国文坛已风行了几十年的“老牌”创作方法在战时重被检起,且被确认为文艺创作主潮,在一些人看来总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茅盾的回答是断然的:“还是现实主义”!他写道,今天我们全民族都在流血,我们的战士忠勇奋发,视死如归,“历史上最杰出的写实主义作家的健笔也不能把我们今日壮烈的  相似文献   

14.
陆机《文赋》中谈到“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是文艺创作中较常见的现象,但丁所谓“形式不能和艺术意志契合,材料不肯应命”说出了其中一部分奥秘。文艺创作者究竟应怎样体认、感受世界,用怎样的方式把体认、感受到的一切恰当地表达出来,而不至于对生活作浅薄的图解,或陷入‘审美优越”而使自己的创作失去文艺的特质,把自身置于孤立的境地呢?站在认识论的高度看,任何表达都难以准确地再现经验的真实,有的表达甚至会成为对真实的背叛。但人类本就是在一系列客观和主观自我的限制中获得发展的,绝对完美的设定,在任何时代都只是体现出人对“永恒”与“绝对”的企慕。那么,又怎样理解现代文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发表以来,形象思维问题在我国文艺界和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这种讨论对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体系,肃清“四人邦”在文艺战线上的流毒和影响,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想就当前关于形象思维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管窥之见,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毛泽东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的论述入手,探讨了毛泽东对创作主体的重视.文章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并不是一些人简单归纳的“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它不但没有淡漠创作主体,而且充分肯定了文艺创作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是对古希腊以来诸多文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它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者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生产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产生到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的若干论断、命题到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历史影响,研究日趋细致充分。其次,学界由注重对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逐渐向注重深入研究文艺创作生产自身的特征、结构、系统和文艺生产方式变化。再次,由注重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研究逐渐向文艺社会生产、消费研究并重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认为文艺创作不能离开情感。散见于报刊的不少文章都谈到了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文学概论”课的教材中却很少把情感作为独立的章节和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加以论述。本文试图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文学是情学 有人提出文学是情学,认为文艺就是表现情感的,把人的主观情感看成是文艺创作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