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依托基本价值观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地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实践中来.基本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并能够成为普世价值.基本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的社会民主主义、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民主主义、二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三个阶段。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逻辑演进与社会党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历史根源的差异,决定了两种价值观具有本质区别。中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决不能移植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它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提高文化软实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具有重大意义,提出要通过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突出道德价值、立足传统文化、落实到强军实践中等途径来培育和弘扬这一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经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将是学界研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源自于其在价值层面的本质性规定,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宽厚的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寄寓人民美好道德期盼、充盈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干的儒家文化,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思维导向,还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法借鉴,对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国民教育、舆论宣传、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其中国民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路径,舆论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性路径,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路径,社会管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曾经发挥了强大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作用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中国传统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其作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可实现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春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同一性,春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载体。注重从情感升华、价值提升和文化创新等三个维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及“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支撑;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强大合力。这些条件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资源和理论依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根基,必须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必须借鉴传统社会培育价值观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确保其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对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三者的关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引导和探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价值观,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其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个人主义价值观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其基本倾向是以自我为中心,本质上是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经验主义和反英雄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理论基础不同,内容实质不同,社会作用不同.共产主义价值观是惟一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渗入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发挥目标选择、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的深入发展,使得价值问题成为与之独立的领域。主体性作为价值的根本属性,既是其独立于知识领域也是其表现为信念、信仰和理想体系的根本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价值问题进入科学视野的基础;变"实体性"思维方式为"主体性"思维方式是当下价值研究的关键之所在。唯有以"主体性"的视野,才能解决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论已经唤起人们的觉醒,而价值务实却引起社会失衡和不均.这种现象处处可见,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价值发展链条上寻找中介机制进行合作和实现价值的多样化,是防止价值失衡的重要举措.实现文化、理性、技术与实践的内在关联,是解决价值失衡.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有别,其理性特征表现为遵守法律、享受由法律限制并由法律保障的个人自由.在理性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出于人们的自觉选择,社会公德和对共同体的深厚感情也能产生.整体主义容易产生的弊端是形成依附性的人格,但作为生存策略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还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吸收、改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综合创新而成。中医药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在价值诉求上存在本质契合,在文化传承上存在使命契合,在体系构建上存在路径契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人民负责”与“民为贵”、“三个有利于”与“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两个文明”与“正德、利用、厚生三事”、“讲效益”与“明道计功”等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批判和改造,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价值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已完全解决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兴起 ,市场经济拓展 ,关于新价值的源泉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 ,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0.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